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壳聚糖与5%戊二醛交联8h制得交联壳聚糖载体,1g载体固定10mg的果胶酶,载体先与酶液缓慢振荡混合30min后,在固定化体系(pH3.4,4℃)中固定反应12h,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强度大韧性好,酶活力回收率高达56.31%;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50℃,最适pH3.4,Kmapp值为5.42mg·mL-1,连续使用7次后,酶活力还保留70.45%以上,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中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艳霞 《大学时代》2006,(6):128-128,99
微生物的酶可以从微生物体内提取出来,制成多种酶制剂,固定化酶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生物酶,连同固定化微生物一起成为微生物新技术之一,从而在环境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乙酰度91%的壳聚糖为材料,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壳聚糖微球形态与结构,筛选出具有较好形态及表面结构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以酶活回收率为参考指标确定了固定化该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透平油为分散介质,壳聚糖浓度2.5%、戊二醛浓度为0.42%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最高,达到63%。  相似文献   

4.
目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大豆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固定化工艺以及固定化PLD催化合成大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的最佳工艺。方法:首先通过非极性溶剂辅助St9ber法制备纳米级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通过吸附-沉淀-交联方式将PLD固定,单因素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并对固定化后的PLD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研究;然后利用固定化PLD以大豆卵磷脂和L-丝氨酸为底物催化合成PS,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最后对固定化PLD的循环使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非极性溶剂辅助St9ber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BET比表面积为948 m2/g,气孔体积为1.35 cm3/g,孔径为8.20 nm,平均粒径为335.10 nm,扫描电镜确定载体的形貌为近球形结构;当加入5.00 mL乙醇、1.00 mL酶液(温度为35℃、pH为6.50)、0.40 mL戊二醛时,固定化PLD的相对酶活达到最大值(88.39%±1.00%),蛋白固定化率为80.76%±1.30%;70℃时游离...  相似文献   

5.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精细化工等行业.而酶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不能重复使用而难以广泛的在工业中应用.因此,人们开始对酶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模仿人体膜的作用机理,利用固定化技术对其加以固定改造,克服它的固有缺陷.21世纪,酶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因其诸多优点,正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漆酶固定化的基本方法,着重介绍了漆酶固定化的创新和发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采取苯甲醛为原料合成dl-扁桃酸是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此方法反应速度快,收率高,操作简单。介绍了实验条件对合成dl-扁桃酸反应的具体影响,找到了合成试验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镍-二氧化钛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方法:采用水合肼还原乙酸镍制备了镍微球,通过对不同反应介质、反应时间、pH值以及表面活性剂的考察,以获得制备镍微球的最佳条件;再以镍微球为核心材料,制备了Ni-TiO2核壳复合材料.对其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紫外可见光下.结果:在使用1,2-丙二醇为溶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分散性较好的镍微球.以镍微球为核心材料,在1,2-丙二醇中通过水解钛酸丁酯,T iO2成功负载于镍球表面,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率分别为78.6% 和79.5%,其吸收波长范围可达550 nm左右,其复合微球的禁带宽度为2.23 eV.结论:复合微球具有比单一T iO2更广的光吸收范围,Ni-TiO2核壳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都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以FeC l3和N iSO4为原料,FeSO4作催化剂,制备纳米铁酸镍.实验结果发现,加入微量的催化剂能明显地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依赖于介质的pH.  相似文献   

11.
利用琼脂糖(agarose)将过氧化氢酶(Cat)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Cat—agarose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琼脂糖中妁过氧化氢酶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6.0的缓冲溶液中可得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43V(vs SCE),这是过氧化氢酶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36.8mV/pH,说明过氧化氢酶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过氧化氢酶修饰电极.在16.5—278μmol/L的范围内,催化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化-交联法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选取左氧氟沙星与明胶的比例、水油比、明胶浓度、戊二醛用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磁性及包覆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15%,左氧氟沙星明胶比1∶2,水油比1∶5,戊二醛用量3.6mL;包封率为8.89%,载药量为51.36%;微球5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人工肠液中达到64%,人工胃液中达到72%,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良好,分布均匀,Fe3O4及左氧氟沙星被明胶包覆.  相似文献   

14.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15.
以牛肌腱为原料,分别利用酸-酶结合法和酶法从冻干碎块中提取胶原纤维,经过盐析、透析、离心和冷冻干燥后制备得到高纯度胶原纤维.通过测定胶原纤维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得到酸-酶结合法的得率为44.9%,远大于单独用酶提取胶原纤维的得率33.8%.对制备的胶原纤维进行红外扫描和差示量热扫描(DSC),结果表明胶原纤维保持了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DSC扫描结果表明冻干胶原纤维的变性温度为60.8℃.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了硫化钴镍微球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可控合成了一种由微小纳米粒子组装成微球结构的双金属硫化钴镍催化剂,研究了双金属硫化物结构与电化学析氢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实验合成以及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有了较完整的把握.该实验将科研工作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科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酶免疫传感器是采用再生丝素将待测抗原(兔IgG)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选用抗体(山羊抗兔IgG-HRP)与其识别结合.利用H2O2将抗原体结合的电位响应信号放大,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IgG的浓度.该传感器测定IgG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2×10-10mol/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4.1×10-7~1.2×10-10mol/L,响应时间为15s.通过电泳的方法加速抗原抗体的识别结合,反应时间由原来的90min缩短到30min,这在国内外鲜有报道.这种以固定化抗原结合酶标抗体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抗原标准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不仅在临床检测、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而且在动植物疾病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纯净的氧化铝是白色无定形粉末,俗称矾土。氧化铝主要有α型和γ型两种变体,工业上可从铝土矿中提取。在α型氧化铝的晶格中,氧离子为六方紧密堆积,Al3+对称地分布在氧离子围成的八面体配位中心,晶格能很大,故熔点、沸点很高,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以大黄酸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与大黄酸分子结构相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MIPs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