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李安是世界上极富声望的著名导演之一,其所导演的电影并不简单是对一个故事的讲述,而是注重挖掘其内在价值和内涵,让其中的深意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之中.尤其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之后,更使电影富有魅力,让观众在对其电影进行观赏的同时,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不同予以深思.基于此,本文就李安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进行分析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昊然 《新闻世界》2009,(4):123-124
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诸多导演中,台湾导演李安和他的一系列电影就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本文通过对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也称“父亲三部曲”)的分析,来看跨文化传播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袁书琦 《视听》2021,(5):37-38
《听见她说》是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镜头聚焦于当代女性,探讨了容貌焦虑、全职主妇、家庭暴力、刻板母女关系等更加细化的女性生存痛点,用共情式的表达拉近了与受众的情感距离.本文尝试透过剧中映照出的现实生活以及那些富有隐喻性的场景,在精神分析视域下,从女性凝视女性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网剧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是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创新的前提下,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发起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变革.我国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6.
英国传播学者约翰·汤林森(John Tomlinson)认为全球化会打破民族国家的疆界,促使异质的文化经验得以交相混杂,因此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正以超越时间、空间的束缚而展开人类的视野,此现象就诚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德·伯格尔(Peter Berger)所说的“发扬独特文化优势的观点”,而李安电影表现出通俗性的文本结构背后,隐藏着跨越疆界的思考意向,示范了一个具有“跨文化特征”的创作视野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苹是新中国革命电影的代表性女导演,其电影通常被阐释为女性意识匮乏的主流电影.而实际上,王苹电影在有关革命和家国的虚构中,隐含了别样的女性主体意识,其电影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将女性、电影、革命和家国的诸种想象耦合同一,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体想象"的革命电影文化图景.父权意识形态与女性意识一样,从来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话语,而是需要女性参与生产的意识形态结构,其中必然包括女性的意志和要求,王苹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生产的镜像.  相似文献   

8.
许锦煊 《视听》2021,(2):75-76
自电影《生命之树》上映以来,对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想要在影片中表达主题的解读就层出不穷.但所有对主题的解读终究要回归到对主人公杰克·奥布莱恩的解读上去.本文在精神分析视域下,通过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史上重要代表人物的观点,梳理整合了电影的细节,深度挖掘杰克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杰克心中"我"的迷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安把拍摄《绿巨人》称之为他从影以来遇到最大的一次挑战。“自从《卧虎藏龙》之后,李安一直等待突破的机会,他期望打破他在以往电影中的想象力。”然而,6月18日的试片会上,好莱坞影评人士认为这部电影实在是一部冒险之作……  相似文献   

10.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刘思贝 《视听》2021,(3):102-104
中国女性题材电影是中国伦理电影类型的重要分支,其产生源自于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男权体制与传统思想依旧占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艰难前行.从时代外力向内推动到自我意识向外反抗,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伴随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把女性命运受制于时代环境作为主要命题,逐渐变为以自我反思与剖析,向外抗拒时代为主要创作方向.本文通...  相似文献   

12.
体育电影透视出女性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我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体育电影数量寥寥可数,基于符号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皇后》、《女篮五号》、《沙鸥》、《女足九号》这四部电影分析女性形象的表现,进而总结其变化特征,彰显中国体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郜鑫鑫 《新闻世界》2014,(5):234-23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琦 《大观周刊》2012,(45):35-35
张洁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她的一系列女性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批事业独立、追求真爱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在事业、家庭中的境遇,向男权主义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凸显了崛起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电影大片除了剧情和后期制作之外,导演执导镜头的艺术也是决定电影能够被观众认可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电视纪录片这一节目形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把电视纪录片归结为自然人文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本文旨在探讨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如何借鉴电影的拍摄手法,融入电影意识,使纪录片达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日趋成熟,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当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渴望拥有话语权,寻求获得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女性现实主义电影《找到你》剧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新时代下女性的价值追求、面临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当前的处境。  相似文献   

18.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文娟 《大观周刊》2011,(27):27-27,30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她的词以鲜明的女性笔触抒写女性坦率纯真的心灵,卓然自成一家。本文认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②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③突破传统观念,极力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0.
鲁嘉茜 《视听》2021,(2):92-94
"叛离性"女性话语是一种通过借用、改造和寻求带有女性情怀的编码方式以区别男性话语的叙述策略.本文以四部日韩女性题材电影为例,分析女性题材电影如何书写"叛离性"的女性话语,呈现对女性世界的新认识,挖掘出新的女性价值理念,并对电影中女性情怀的编码方式进行探究,剖析电影通过对立人物的设置以及女性化的叙事与言说最终完成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