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石油类院校为例指出行业特色院校翻译硕士(MTI)研究生教育目前面临多种困境,分析其坚持特色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进行科学发展定位,优化MTI课程设置;推进多管齐下,建立适应MTI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MTI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主要为调剂生或地市级高等院校的学生。调剂生多数为跨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比较差;地市级高等院校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较差。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生源特点,通过对河北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探索,我校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毕业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地方高校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有师资缺乏与生源激增之间的矛盾、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与毕业生就业资格之间的尴尬、生源质量与幼儿教师素质高标准之间的落差。贯彻教育部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以促进就业为突破口,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多举措吸引优质生源,逐步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准入门槛等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策略与路径。国家、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获得相应提高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林科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比较盲目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毕业生生源与就业单位所在区域及就业单位的性质的关系,分析生源差异、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从调整生源分布、改进培养环节、完善课程设置、实施分类培养、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的研究办法,对湖南科技大学历届MTI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MTI毕业生就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与MTI的培养目标不协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MTI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工作能力,增加实践性课程,实施现代化教与学.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以及核心竞争力、自我培养意识缺乏等.文章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市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构建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大了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的力度,并不断简化手续。最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又发布了《关于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研究生和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实施细则》,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研究生和优秀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开通了“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8.
田仁飞 《大学教育》2024,(1):4-7+13
办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优质生源是基础。只有拥有优质的生源,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而招生宣传工作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招生宣传实践经验,从学生满意度视角分析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与学生对学院、导师的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个人宣讲和科研团队宣讲对吸引学生报考最有用;(2)学生对学院、导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实验平台、导师对学生指导或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提高生源质量和招生宣传的实效、提升学生的满意度,需要加强实验平台、导师队伍等的建设,并进一步优化招生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9.
蒋绍萍 《考试周刊》2007,(37):21-22
当前影响高职美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逐年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自身存在对就业准备不足,对自身缺乏信心;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差异。提高就业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对学生的就业动员早动员、早准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采取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周祥 《考试周刊》2010,(27):151-152
当前,一些地区的中职烹饪专业存在,生源逐年萎缩,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就业的稳定性不高等现象,中职烹饪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职校可通过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强化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等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2019年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落实较好,年均初次就业率为97.3%;多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广西就业,且广西生源更偏向本地就业,但近五年在广西就业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  相似文献   

12.
翻译硕士(MTI)教育作为培养翻译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近10年来深受广大高校的欢迎和翻译行业的支持.然而,调查表明MTI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却并不乐观.针对这一问题,从MTI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制度、毕业论文和招生情况这五大方面探讨MTI人才培养新路径,解决MTI人才培养中培养与就业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力度,引导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推免生工作的健康良好发展,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我校自2006年开展推免生工作以来,一直在实践工作中探讨如何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和管理机制,本人现将一些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征,总体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其质量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生源质量与特点分析(一)普通高考生源就目前来讲,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从文化…  相似文献   

15.
“钻石体系理论”运用于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对四大要素:生产要素(即生源质量)、需求要素(专业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竞争对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突出地方特色,降低与名牌高校就业重叠度;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的办学方向;完善地方特色的职业生涯和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毕业生要给自己就业准确定位;招生应随就业率的变化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林院校研究生的生源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不高,校际间、学校内生源分布不平衡;指出了农林行业的性质及院校发展是导致农林研究生生源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数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对策,如加强学科建设,改善就业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网络平台等等。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论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和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着重解决下列问题:1.严把生源关,提高生源质量;2.继续深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4.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从专业培养目标、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扩招后研究生求职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满眼皆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求职时"眼高又手低";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学历再贬值"。建议:理性解读个体新闻事件,保持对研究生就业现状认知的客观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同度;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调整研究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生源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对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当前地方高校招生存在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招生激励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内在保障(提高学科竞争力、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和主动培养优质生源等)和外在助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提高报考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