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0,(11):31-31,204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家庭进行深度调查的一种访谈,它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的有效方式。家访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家访,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觉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家庭居住零散,家长又为生活而奔波,给教师的家访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家访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可以向家长们展现班级建设的成果,传达近期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状况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进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开放日可以让家长走进校园,体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今天,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方式正悄然变化:个别面谈变成电话联系,上门家访变成短信、网络互动。网络的出现给予家校全新的交流方式,它的优势在于便捷快速,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因距离而产生冷漠,往往是浅交流而非深入谈。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家访是教师为了促进家校信息交流,主动到学生的家中和其父母联系有关事宜的一种沟通方式。校访则是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新的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我校坚持在登门家访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广大学生家长的工作特点和家访中所了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家校互动新机制的探索。我们发现如下问题:一是家庭地址偏远难找或经常搬迁,导致家访失败。二是由于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教师上门使家长比较尴尬,不受欢迎。三是家长多为个体经商,早出晚归,上门家访常无家长接待,  相似文献   

6.
王福权 《生活教育》2014,(12):106-108
"舌尖上的家访"是建立在家访基础上的,即教师采用到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吃顿饭的方式,通过友好和谐的氛围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这种新颖模式不带功利目的,充满人情味,有利拉近家长和教师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一、"舌尖上的家访"改变了传统的功利性家校沟通方式;二、"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朋友关系;三、"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师生的情感沟通,形成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四、"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情感的再认识,可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都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何谓家访? 顾名思义,家访是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就孩子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曾几何时,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然而,今天的教师却在进行艰难的“家访突围”——因为时间紧、教务重、家校沟通渠道多,家访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是否要给家访以生存空间?教师还需不需要家访?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还有无价值可言?我们追寻这些话题。追寻家访在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魅力,以期得到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主要有电话了解、短信反馈、约见面谈、上门家访、家长会、电子家访等。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种沟通的方式,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慧 《学子》2014,(9):1-1
在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已逐渐成为非主流的联系方式。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家访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可以全面了解走出校门的学生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家访既是为了走进学生家庭,更是为了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12.
杨慧 《学子》2014,(18)
正在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已逐渐成为非主流的联系方式。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家访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可以全面了解走出校门的学生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家访既是为了走进学生家庭,更是为了走进学生心灵。成功的家访可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仅自己有成就感,而且我们的学生将最终受益。而家访也会出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如果不及时给予关注,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或许还会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杨建彬 《成才之路》2012,(21):17-17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应忽视上门家访的重要性。上门家访时教师应该充分"备"好家访的期望值、学生的了解度、教师的语言力、交谈的方式等。教师直面家长,沟通还需再真切些;直面学生,尊重还需再包容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家访作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建立家校联系的最佳切入点。家访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一定要做好家访中的"望、闻、问、切",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何禾 《教育》2014,(8):80-80
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入户家访,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聆听家长的心声,有效拉近家校距离,这是其它家校沟通方式难以企及的。各国教师都会利用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家访。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访,且都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妨看看美国教师如何进行家访,希望从中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盏灯,家的温暖;一碗面,家的味道;一个电话,家的问候;家是心灵的港湾,而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梁,通过家访能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重视,这对孩子是一种关爱,对家长是一个触动。因此,开展家访工作是有必要的,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同时,在家访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会使家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2,(6):74-F0004
北京市润丰学校非常重视家校沟通工作,多管齐下,搭建各种沟通途径,从家访、短信、电话,到电子邮件、班级博客,再到学校专门为家校沟通而建立的“希望谷”网络沟通平台,真正把家庭和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德育部门不但将家校沟通工作写入学校德育计划,还十分重视培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指导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今日家访     
“家访”本来是指教师为取得更多沟通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可在记者采访中发现,现今的“家访”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传统型走访,还出现了e访和手机短信访。“家访”内涵的拓展,让我们看到“家”的传统空间更开阔了,更重要的是它加固了家校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寒假将至,本刊再提“家访”,意在给广大教师多一些思路。也许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家访方式,才是最有效果和最受欢迎的家访。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家访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一条重要的育人渠道。教师家访的优点不仅仅在于教师能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而且在于家访时教师能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人际情感氛围中客观、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其在家庭与社区中所受的影响和进行的活动。有调查显示 ,目前城市学校的教师家访的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告状”式家访是一个重要问题[1]。所谓“告状”式家访是指由于教师不进行常规性的家访 ,而当学生在校犯了过失时进行的突发性家访的戏称。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危害及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一、告状式家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