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中后期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对官员人身控制的减弱和使职差遣的发展,就不断有官员称病寻医的现象出现。宋初,中央政府重建了文武官员病假管理制度,将寻医现象压缩在有限的空间内。北宋中期以后,寻医逐渐摆脱病告的窠臼而演变成一项独立的病告制度。这无疑是员多阙少的矛盾使然,也是寻医具有制度约束力的基础。南宋以后,寻医制度在国家和官员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演变成朝廷奖惩和官员避罪等的工具。寻医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异变,深刻地揭露了两宋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
岳阳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灾荒不断。民国以前朝廷和各级官员为救灾民于水火,采取了多种赈灾救灾措施。从赈源上主要有朝赈、官赈、民赈;在救灾方式上主要采取急赈、平粜、赈贷、工赈等。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民间甚至一些官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亦采取巫术救灾。  相似文献   

3.
南宋绍兴前期,朝廷先后派遣了席益、胡世将、郑刚中三名宣抚、制置使赴四川,这三名官员在任期间协助朝廷解决了不少政务难题,使得朝廷对四川的控制力度有所加强。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朝廷以及四川本地武将之间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冲突,其结局均不甚好。透过这三人的帅蜀事迹,我们可以对南宋前期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5.
宋朝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严密的官员铨选制度,即朝廷中央选拔、任免、考核各级官员的制度,其中包括官员注授差遣、叙迁、考课、荐举、恩荫、奖惩等许多方面。 官员在任职期间,建有功勋或有劳绩,按规定朝廷应给予奖励。犯有罪过,则应给予惩处。 奖惩的形式和名目极多。且不说物质上的奖励和刑事方面的惩罚,只就人事行政方面奖惩而言。宋理宗时,《吏部条法》“差注门”列举了“较量”官员“功状”和“过犯”的“通用格”。其中功  相似文献   

6.
一边是有恃无恐的洋人,一边是乘机发泄积愤的民众,在朝廷朝令夕改的矛盾中,山东的官员们左右两难。  相似文献   

7.
束之高阁     
据《晋书·庾翼传》记载:东晋朝廷中深受皇帝宠爱的杜又、殷浩等高官,虽然官居显位,但实际上都是一些在皇帝面前摇旗呐喊、徒有虚名的人物。他们经常串通朝廷中的官员,搬弄是非,招摇撞骗,唆使下级  相似文献   

8.
两晋时期,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赠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并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相似文献   

9.
汉代循吏在历史上是颇具人格魅力的一批官员。他们在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心百姓疾苦、积极传播儒家文化的同时,还以身作则,清正廉洁,遵守法律,深得朝廷的认可和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10.
临清钞关是明清时期朝廷在运河沿岸的重镇一临清设置的对过往船只进行收税的机构。临清钞关是中央设在地方的征税机构,它在经济上发挥了显著作用。钞关还行使着重要的政治职能,由于钞关的存在,管关官员与当地土绅、过往的官宦之间经常进行交游酬唱,钞关官员的这些行为都在客观上加强了临清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致仕制度伴随着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历朝各代的统治者所重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清代在大量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损益与增补。形成了别具特点的官员致仕制度。  相似文献   

12.
贡盐即充作贡品上纳给朝廷的盐及盐制品。明清时期,贡盐主要由长芦运司办纳,其种类有青盐、白盐、盐砖与盐卤。长芦贡盐主要用于祭祀及供宫廷人员、部分在京官员食用,数量庞大。其进缴初以实物,后将超过实际需用部分改征折色,以供朝廷移作他用,这一改变虽有利于灶户自由支配其劳动力,更表现了统治者的贪婪。  相似文献   

13.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元朝出兵求,曾在朝廷引发了一场争议,而其对求的政策,也几经变化。本文详细辨析元朝廷上的文武之争,并考证元军出兵求的基地汀路尾澳即在澎湖列岛。元末彭湖巡检司官员周草庭及陈信惠的活动,反映了该司所辖彭湖乡兵到过福建沿海,同样,他们也有可能到过台湾西南沿海。  相似文献   

15.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相似文献   

16.
官与贼     
郑广原是宋代浙闽沿海一带的海盗 ,后来接受朝廷招安 ,做了官。但因他当过海盗 ,文武官员都瞧不起他。有一天 ,众官员在安抚使衙前等候谒见 ,谈诗论文 ,不理睬郑广。郑广忍不住 ,站起来大声说 :“我也有诗。”说完 ,便吟道 :“郑广有诗赠众官 ,满朝文武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 ,郑广做贼却做官。”把在场的文武官员气得目瞪口呆。官与贼@佚名  相似文献   

17.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沉舟旁边,船只来回不息;病树之前,万木欣欣向荣。刘禹锡是说自己因为被贬而耗去了宝贵的光阴,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朝廷上的当权官员们的志得意满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身份证并非现代才有,早在我国隋朝就有了。不过,那时的身份证并非全民所有,而是朝廷发给官员们的一种类似身份证的"鱼符",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状像鱼,分为两爿,上凿小孔,以便系佩。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当时,"鱼符"还分等级。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均以黄金铸制,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  相似文献   

19.
宋朝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宫,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文学是需要有闲情逸致去潜心揣摩的。这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采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官员们能有如此雅兴和造诣呢?这还得从宋朝吏的地位和宋朝官吏关系来分析。宋朝的吏,是指宫员以外的办事人员,分为朝廷中央各司和地方官府两大部分。中央各司的吏又包  相似文献   

20.
监察制度是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环节,而对监察官员管理的成功与否,则对监察制度的运行优劣至关重要。清代的行政管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单从技术角度讲,其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十分严密和科学的,对清代监察机制乃至整个政治体制的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