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的“婚恋育儿”剧开始勃兴。由于该类电视剧对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及“80”后的现实情感生活,进行了日常叙事的影像描摹与轻松幽默的喜剧呈现,因而获得了超高人气,并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同。但与此同时,这些“婚恋育儿”剧也引发了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展开较为有意义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谢杰 《编辑之友》2015,(2):107-110
中国内地电视剧产业一直面临着产播比例、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的严峻现实,与此同时,韩国电视剧却在亚洲地区刮起一股“韩流”.面对韩剧的成功,国产剧该如何进行调整?文章试图从韩剧的成功经验中探寻国产剧生产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17,(26):66-67
时至今日,“鲁剧”这一称谓无论在电视剧业内还是观众群中,都有了特定指向,即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山影”)所出品的电视剧文本.这一共识既是对“鲁剧”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样式的认同,也是对创作者在电视剧制作层面所坚持的“山影品牌、鲁剧品质”品牌意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尤达 《传媒》2015,(22):42-4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原本植根于电视荧幕的电视剧,其制播模式似乎呈现出一种发展乱象.从电视台独家到跨屏播出,从台网联手到停止合作,从“4+X”再到“一剧两星”,与之伴随着的是电视剧定义被不断模糊:微电视剧、网络剧、自制剧、定制剧等.这一切的背后,折射出互联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从“草根”逆袭到分庭抗礼,短短几年便掀起一场革命.究其原因是互联网自身媒体融合的特性决定了一场电视剧制播模式的革命.与之相比,之前的制播分离是一次体制改良,解决的是“制”的问题,“播”依旧在电视上播,媒介属性上电视剧依旧是电视的专利.面对互联网引发的这场革命性变化,传统电视媒体的态度几经转变:从不屑到震惊,从携手共赢到“师夷长技”,此间转折俨然可以成为一部颇具戏剧性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张炜  张楠 《青年记者》2016,(26):7-8
商战剧主要指“以商人的成长、商业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①近年来,我国商战剧艺术特色日益突出、收视群体日益稳定,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类型和创作风格,拥有很强的跨文化传播潜力,但是在国际传播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陆园 《青年记者》2017,(21):80-81
随着产业资本的日益雄厚、市场机制的愈加健全和传播平台的逐渐拓宽,我国作为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2015年我国电视剧的总产量达394部16540集.①如此规模的剧集体量给我国电视剧市场增添了不少信心,然而我国电视剧整体品质的提升相对缓慢,呈现出“好剧不多”的现实.“好剧不多”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动力机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电视剧市场动力机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梁梓 《新闻实践》2013,(7):49-52
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是受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启发而兴起的.近年来,随着《爱情公寓》、《奋斗》等有大量植入式广告的热播剧的播出,预示着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但是,电视剧植入式广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植入广告过于直白、生硬,完全是“为了广告而广告”,没有合理地结合剧情,既破坏了电视剧本身的艺术性,也没有充分、正确地表达商品的功能或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8.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  相似文献   

9.
“剧战”2011     
单文婷 《视听界》2011,(1):18-18
电视剧作为收视的重头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期,电视剧市场硝烟四起:多部电视剧每集投资逼近百万元,荧屏迎来“大剧时代”;电视剧市场“涨”声一片,各家电视台大幅提高购剧预算和推出自制剧;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开年大戏抢占荧屏;湖南卫视推出“芒果周播剧场”,国内荧屏首次迎来“周播剧”;  相似文献   

10.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宋翠君  陆晓云 《传媒》2015,(8):72-73
本文以热播剧《生活启示录》为例,总结了目前我国电视剧植入广告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要实现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情感正迁移,需要在选择与品牌契合度高的电视剧的同时,把握好“隐性”和“显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张帆  黄婉彬 《青年记者》2017,(29):75-76
“乡土剧”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种类划分,但在我国电视剧的历史和类型上难以找到它的位置,原因在于它被一个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的词汇所代替了,那就是“农村剧”.“乡土”与“农村”都是创作者对于中国农村图景的一种“想象”,只是原点的不同带来呈现的迥异.“乡土”和“农村”指认上的不清与混沌造成了创作者和研究者的焦虑与不安,甚至阻碍了“乡土剧”“农村剧”的发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让表现都市职场女性的电视剧越来越受到欢迎,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也从最初的陪衬角色发展为今天的“半边天”,各种以女性角色为主题的电视剧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然而,近几年的都市情感剧大多还是展现家庭伦理、婆媳关系,其中的女性角色还是以女朋友、妻子、媳妇等形象依附于其他角色而存在的.《欢乐颂》作为一部都市女性题材情感剧,开创了都市情感剧新格局,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塑造了都市职场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4.
叶艳宁 《青年记者》2017,(29):77-78
在鲁剧的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连冠”,即从1982年开始,《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的电视剧一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对当时山东电视剧制作的极大肯定,也使整个山东电视产业内部的创作热情得到极大提高,鲁剧创作开始步人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二个历史节点是在2000年前后,以《大法官》《大染坊》等为代表的鲁剧作品,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辟了山东电视剧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也开辟了鲁剧创作史上年代剧、史诗剧的先河;第三个节点是在2014年前后,以《琅琊榜》《欢乐颂》为代表,这些作品改变了原来鲁剧创作的主旋律特色,在作品的呈现上更加注重时尚感的营造,投放市场以后,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房澄 《视听界》2005,(3):68-71
“大舰”是指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国的卫视平台,“剧”炮是指以电视剧为主打收视率的首选武器“,大舰‘剧’炮主义”是指以卫视平台加上独家首轮剧作为武器争夺全国收视市场的一种电视媒体经营思路。本文认为,卫视平台和独家首轮剧的“组合拳”只是提供了“电视剧制胜”的一种可能性,如果把“打电视剧牌”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剧场甚至是某部首轮剧之间的竞争,则只是看到了“首轮剧”这“冰山的一角”而忽视了体现在“首轮剧”竞争背后的,是以有效覆盖、品牌推广、采购编排、广告服务这四个方面组成的、系统化的电视媒体整体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电视媒体如果缺少这种综合实力的支持,独家首轮剧这张牌独木难支,是难以获得长久的经营收益的。  相似文献   

16.
王锟 《青年记者》2016,(35):63-64
话题剧已经成为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电视剧新形态.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于话题剧的理论界定,但是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进行尝试,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卢蓉在《新时期“话题剧”审美文化价值分析》一文中的定义:“以某种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话题’为故事核心,反映社会焦点、热点,对当代人生活及情感给予极大关注,在热播中引起观众共鸣和热烈讨论的电视剧作品统称做‘话题剧’.”①  相似文献   

17.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继琼瑶剧、海岩剧之后,于正剧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编剧品牌.他一手创造了《官锁心玉》《笑傲江湖》《美人心计》等一个个收视神话,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袁珊珊一众演员,于正用10年时间建立了围绕自己的电视剧产业链. 而与此同时,于正剧也遭到人们的吐槽.琼瑶状告于正抄袭事件正是我国电视剧行业“扒剧”现象的一个缩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扒剧”之风做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几年前曾说过“文学驮着影视走”,有趣的是如今“影视驮着文学走”。一部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播出后,众多出版社闻风而动,聚集《钢》剧,“大炼钢铁”顷刻成为电视剧“催热”出版业的一个闪亮的热点。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就在《钢》剧播出以前,缘于电视剧的播出导致出书热卖的现象早就有过。从80年代的《新星》、《四世同堂》,到90年代的《围城》、《孽债》,《红处方》、《雍正王朝》和《过把瘾》等文学读本,无  相似文献   

19.
张帆 《青年记者》2016,(30):40-4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些重视人文趣味、淡化情节、追求散文诗风格和文学性的电视剧作品,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文人剧”,如《南行记》《围城》.它们一般采用现代西方电影中的“套层结构”,突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和文学意境的营造,但也被人们批评过于“文艺腔”.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新文人剧”则摒弃了“文人剧”的文艺印记,消除了商业模式的浮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中国电视剧的视野.其唯美的画面、华美的台词、俊美的造型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将悲剧选择、悲剧价值、悲剧审美等入木三分地呈现剧中,为将精英意识融入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在中国(?)自己的名字时,曾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剧”这个字几乎与艺术新品种电视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电影用了“影片”是指它将艺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至少也应叫“电视胶带”、“电视带”,或借用电影的片子广意地称为电视故事片(北京已经有了一家电视制片厂)。目前,“电视剧”这个名称木巳成舟,这里暂时“入乡随俗”,但是,我们剧作者应广泛地理解这个“剧”字,把这个“剧”字赋以新的内涵。没有这个认识,往往影响作者手中素材的使用;硬要把自己手中的素材编成“剧”,十有八九糟踏了自己的素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电视剧按戏剧结构去搞很可能导致假。破除了电视剧是“剧”的观念后,我们的作者就会发现,手头可写成电视剧的素材一下子广阔了,写作的路子宽广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有可能写成电视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