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地时空仪     
地球上有规律的四季变化、昼夜变化都源于复杂的地球公转、自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为了描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空关系,我们的祖先早在700多年前就研制出了圭表和日晷,为计时及历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在研制“现代圭表”时发现,古代圭表和日晷都是以太阳照在“表”上造成的影长变化为测定时间的依据,因此在刻度制作和使用时都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识到太阳在任意一天的正午时相对地球上的任意点的方位是一定的,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依据地球任意地方太阳高度值与…  相似文献   

2.
隋朝历争中,张胄玄和袁充先后提出"日长影短"一说,文章指出这一说法是将一年中影长与白昼长度的周年变化,移植为不同年份相同日的影长与白昼长度发生变化,而此变化实际并不存在;并剖析了隋开皇年间影长的测量数据,指出冬至影长分别测自洛阳和长安地区,夏至影长测自长安地区,由于隋朝都城迁址导致长安地区测影点向南迁移,其相应的冬至、夏至影长也随之变短。这一说法回避了这些事实,被当作吉兆为隋朝政治所接受,但遭到了后世的批驳。  相似文献   

3.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4.
在教合成词的结构关系时,不少教师把“冬至、夏至”讲成陈述式,这是错误的。判断一个词是什么结构关系,必须弄清每个语素的意义。单义的好办,多义的较难。“冬至、夏至”的“至”是多义语素,对它的理解不同,析出的结构关系也就不同。如把它讲成动素“到”,则“冬至、夏至”是陈述  相似文献   

5.
漫话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最短的一天,当然,全天的长度是不变的. 夏至是怎么一回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古人是这样解释夏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  相似文献   

6.
许多语言学著作把“夏至”和“冬至”分析为“主谓式”的合成词,这主要是因为把其中的语素“至”理解为“到”的意思。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古代历法以及相关的文献材料和训诂材料都认为,其中的“至”应该是“极端”的意思,“夏至”和“冬至”应该理解为“夏天的极端日”和“冬天的极端日”,那么“夏至”和“冬至”就应该是“偏正式”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7.
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公元1437—1442年,建在北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判断方向,测定节气,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是指时间,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长度单位“寸”来计时呢?在我国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为了计时,就创造了一种仪器,叫做“日晷”。据史书记载,人们从秦汉时代就已开始使用这种仪器。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陈列  相似文献   

9.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10.
“古人智慧之土圭之法”是“综合与实践”新增的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学科融合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数”说二十四节气,发现数学规律;品味经典古文,探究土圭之法;制作简易圭表,感受土圭奥妙;课后拓展延伸,理解古人智慧。  相似文献   

11.
“年年至日长为客”是唐代诗人杜甫《冬至》中的一句。至日就是冬至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冬至时,宾客盈门。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特有的24节气中的一个。殷商时,冬至前—天为岁终,后24节气亦以冬至为首。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对冬至和夏至这个“至”进行了测定。“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它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关系。对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天,这对于贪睡的人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美事。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人们有从这…  相似文献   

12.
下面的自然现象似乎鲜为人知,甚至更少有人弄懂,尽管这种现象很容易观察到,并且只须具有初等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作出合理且确切的解释:由于在冬至,日照最短,所以,人们(特别是那些必须早起的人)会期望在冬至后每天太阳将会较早升起。然而,表(1)数据(见文献[1])说明,在冬至后,太阳每天继续迟迟升起。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下面事实引起的:虽然,我们的时钟以每天不变的24小时计时,然而,根据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来规定的一天长度,在  相似文献   

13.
冬至     
洋洋兔 《家教世界》2023,(10):32-33
<正>12月21日、22日或23日冬至的“至”和夏至的“至”一样,是“极”的意思。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所以冬至日也叫“日短至”。古人形容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按照五行观点,日照多、白昼长为阳,反之为阴。冬至日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所以是大吉之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冬至,把它当作重要的节气来庆祝,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清道光年间广州制造高84.5厘米;底座长36.5厘米;宽30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计时是天文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用测日影的方法计时,如圭表和日(?)。由于这种方法不能用于阴天和夜晚,后来又发明了漏壶。东汉以后,计时仪器又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发明的齿枪系和凸轮传动机构结合起来,发展为一系列水利天文仪器,并附有计时部分。如东汉张衡、庸张遂(一行)的浑象,宋苏颂、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元郭守敬的大明殿灯漏等,都是采用恒定水流驱动齿轮系和凸轮传动的机械计时器。到元末明初,詹希元的五轮沙漏,达到了用表盘和指针显示时刻的阶段,与近代的钟表有些相似了。计时器的发展,综合了当时的天文、历法、物理学和机械学的成就。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16.
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土圭的构造如何?是否是现时北京故宫中所陈列的“日晷”呢?(太原华北军区第二速成中学孙广银)答:土圭是古代测量天文的仪器,周礼春官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日景。”在科学幼稚的古代,没有精确的测天仪,只能依靠日景的长短.来规定农历和国家的农政。其後测器逐渐完备,圭表本来可以不用了。但是历代相沿,都要保存古法。北京观象台现存的圭表,虽已残缺,犹存遗制。古代土圭的构造,是比较简单的,後来逐渐精密。汉书律历志说“定东西,立晷仪。”晷就是於地面上树立八尺的标柱,即数学上的“股”。用以测日景的长短,就是数学上的“勾”。测日景的方法,淮南子天文训说: 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於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出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  相似文献   

18.
教参,顾名思义,虽然只是“教学中的参考”而已,但摆在当今中国教学研究水平有限的广大教师面前,特别是农村教师面前,它就由“参考”变成了“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则)。加上语文教师刊物、书籍的稀少(学生用的可不少),不少乡以上的中心小学都没能做到人平一份(笔?..  相似文献   

19.
漏壶,或称刻漏,又名铜壶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仪器.早于它的计时器如圭表、日署等,都是依靠阳光的照射取影计时,遇到晨、昏、阴、晦、雨、雪,便失去效用.漏壶则在日、夜、阴、晴,都可使用.漏壶的起源,传说在黄帝时期《隋书·天文志》说:「黄帝创  相似文献   

20.
漫话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最短的一天;当然,全天的长度是不变的。夏至是怎么一回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古人是这样解释夏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例如,海南的海口市这一天的日长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甚至可达19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