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没有数据”的求值题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参赛生往往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实际上,解答这类题只要紧扣有关定义、基本概念、图形结构特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就可将“没有数据”的题转化为“有数据”的求值题.现举几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2.
读了你刊今年第4期《试题争议》的专栏的文章以后,颇有想法,拟借刊物一角,与黎树同志商榷。 1.就题面分析。试题的题面是:“阅读短文,回答后面提的问(短文略)。你能判断出农夫信中写的是什么吗?”这道试题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求学生读懂短文内容,然后“判断”关进监狱的农夫给家里无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这一部分知识时,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对两道文字题的解法产生了争议。这两道题是这样的:1.一个数的23比59多31,求这个数。有的教师认为此题中的“13”是一个具体的“数”,如果用方程解答时应当这样列式解答:设这个数是x,列方程为23x-95=31,然后解这个方程得出  相似文献   

4.
2007年高考语文阅卷一结束。几乎各省市区的高分、满分作文就立马出现在全国许多报刊、网站上。同时,还有不少“争议”作文、低分作文相继“亮相”。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免不了要对高考作文题进行一番“艰难”的审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这道题出得不好,有人说这道题构思巧妙,老师们寻找巧题、难题,进行大运动量的“练兵”,有人说这不是好现象,有人说这是好风气。真是扑朔迷离,亦是亦非,令人困惑,难怪彭洪老师感到茫然。我想这些争议是两种教育思想、两种教育观念的反映,在新旧教育体制转换时期,把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道数学试题引起的争议,至少可以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许多教师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教育思想还不够端正。这个学校以均分0.4分之差,失去数学冠军的宝座,为了防止“重蹈覆辙”,老师们今年就“大量地刻印此类练习题给学生反复训练”,说明分数在我们老师的心目中的“魅力”之大;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考生在考试中要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外,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当然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弃,要知道“难题”只难在一点,“新题”也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而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  相似文献   

7.
用开放的眼光审视数学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开放题”的引入,激起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很多教师把“封闭题”进行改装,使之成为“开放题”,这是一个可喜的尝试.同时笔者感到我们也要辩证认识传统“封闭题”的“封闭性”,事实上,任何“封闭题”的教育功能都具有“开放性”,以下笔者就如何用开放的眼光认识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年份题”,指的是在数学题的题设或结论中出现年份数.这类问题涉及知识广,灵活多样,它常以时间观念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而,在趣味题,竞赛题中屡见不鲜.现就几类常见的年份题及其编造归纳,整理如下. 一、“方程”型  相似文献   

9.
“题好一半文”,顾名思义,给新闻和文章拟一个好题目就等于全文成功了一半.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矮则诗矮,题高则诗高.”他特别强调“慎题目”.我们常常爱打这样的比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内容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据郭沫若同志解释,《说文》中“题”的本义是“额”,“额”即“额”.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人体上的重要部位之一是头,而“额”与“目”又是头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可见“题”与“目”连在一起,极言题目重要之至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题浩如烟海 ,变化无穷 ,有些“题型各异”却“解法同宗” ;有些“形式相似 (同 )”却“解法全非” .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形异质同”题 ,把后者称为“形似 (同 )质异”题 .从哲学角度看 ,“形异质同”题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此类题要求我们除去表象 ,看透本质 ,由此及彼 ,寻找问题的共性 ;“形似(同 )质异”题则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解此类题我们不仅要明察秋毫 ,由表及里 ,不被“表象”所惑 ,更要抓住“实质不同”之要害 ,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就一类“形似 (同 )质异”题的解法作些辨析 ,供读者参考 .1 “形似 (同 )”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解平几习题时,满足于一题一解。因而,思路狭窄,方法单一,以致题目稍有变化,就一筹莫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从学生刚刚接触到简单的推理题目开始,就注意选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思”等形式进行解题教学,收到效果还相当不错。 1.一题多问,创设情境,深入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做到问题解完,思  相似文献   

12.
对于例题的教学,如果就题讲题只关注解题思路与解题结果,缺乏对例题的开发与挖掘,则会削弱例题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文章从“改题”“拆题”“补题”和“增题”这四种例题的“微创”形式出发,对“微创”后的例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功能分析,加深对解题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生正确认识“已知”,和“未知”,“因为”和“所以”初学几何的学生,往往“已知”、“未知”,“因为”、“所以”搞不清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靠想当然证题.尤其是证明一个命题形式的题,判断已知条件、求证、作图都得靠自己动脑,就感到更困难.这时,我先要求学生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便分清题设和结论,接着告诉他们题设就是“已知”,  相似文献   

14.
数学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有些“题型各异”却“解法同宗”;有些“形式相似(同)”却“解法全非”.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形异质同”题,把后者称为“形似(同)质异”题.从哲学角度看,“形异质同”题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解此类题要求我们除去表象,看透本质,由此及彼,寻找问题的共性;“形似(同)质异”题则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解此类题我们不仅要明察秋毫,由表及里,不被“表象”所惑,更要抓住“实质不同”之要害,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就一类“形似(同)质异”题的解法作些辨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所有的动物当中,为什么猪最笨,猴最聪明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那就是:猪是人喂笨的.猴是人耍聪明的。我们通常把只要听清楚了或看清楚了就能做出来的题叫“喂猪”题(有专家称“弱智题”);不仅要听清楚了或看清楚了。还要想清楚了才能做出来的题叫“耍猴”题。下面我们就先来欣赏几组这样的题目吧。所有的1代表“喂猪”题,2代表“耍猴”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就“删填法”在文字叙述题中的教学问题做了一点探讨.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有关文字叙述题的分析 这里所指的文字叙述题,是指相对于文字应用而言的叙述比较简单且通常以填空、选择或简单解答为形式的一类数学题.这类习题有“题小灵活、涉及的知识面广”等特点,这类  相似文献   

17.
数学题海茫茫,题型千变万化,但各题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做“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重视“解题后”教学,举一反三,注意发现和构造“题链”,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8.
要顺利地解无机推断题,必须学会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明显的条件和隐蔽的条件,找出信息点.无机推断题一般分成“题干”、“框图”、“答题空”三个部分,有些信息点就在题干中,有些信息点隐藏在框图里,甚至还有些信息点遗留在答题空中,所以审题要全面,根据信息点的不同设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附加题作为江苏省高考试题(文科)的一部分,自2008年出现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如今,六个年头过去了,我们再来冷静梳理一下这条高考语文试卷的“尾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理由让它从高考中消失。一、考点重复。命麓少新意附加题作为语文试卷的附加部分独立出现,决不仅仅是简单地额外增加了几道题而已。这些题目与正卷相比,应在考点、难度、命题方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考点上不应与正卷有重复,否则就必然缺少区分度,就失去了附加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从今年第四期起新辟了《试题争议》专栏,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黎树同志的《这道题“老师也未必能答好”》一文发表后,曾收到数十封读者来信,有的学校还对此组织了讨论,争论颇为热烈。一位读者说:“值得争议的试题在各类考试中时有出现,通过对这类试题的争议,其作用不仅在于让大家辩别所争之题的是非,而且有利于提高命题水平,对教与学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说明我们开辟这个专栏的用意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理解。从黎树同志披露的这道题来看,也的确是值得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