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怨女》并非对《金锁记》的重复,而是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苍凉人生的执着关注,对“凡人”价值的进一步肯定,另外,《怨女》与《金锁记》相比较,表现手法有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采用心理分析创作是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其小说能自觉地以情欲、非理性、潜意识来刻画人物、阐释人性。被视为张爱玲心理分析代表作的《金锁记》则将性压抑带来的变态和破坏性推向了极致。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异化内因在于其情欲、金钱欲逐步抗争、异化,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全面剥落,可细析为情欲的异化、金钱欲的异化、人性的全面异化过程,映衬出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中女人生存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白衣女人》不仅堪称是侦探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感动人心的爱情小说。书中的多位人物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几位女性人物。对于女性人物的解读不仅反映了19世纪英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困境,也揭示了这些女性悲剧命运产生的自身原因以及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复仇女神》讲述了美国犹太裔巴基·坎托与脊髓灰质炎疾病和随之而来的诸多苦难相抗争的故事.以邱紫华的悲剧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小说主人公巴基·坎托与悲剧命运、民族苦难和悲惨爱情抗争的历程,不仅能够较全面地展现主人公巴基的悲剧抗争精神,达到深刻揭示小说主旨的目的,而且能够拓宽该作品的研究视角,丰富对该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历来是温情、无私奉献的,母亲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多是和谐、融洽的,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一反常规,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和张爱玲的《金锁记》跨越时间、距离和文化的差异向我们展示了异质的人性与人际关系。两部作品表达了男权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残缺的家庭、对儿女自私的爱、对金钱的痴迷、畸形的情欲、隔绝的生活环境和多疑的性格几个方面导致人性异质。  相似文献   

8.
与温柔慈爱、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较,<金锁记>中的曾七巧、<寒夜>中的汪母,均是以自私狭隘、令人憎恶的另类形象出现的.她们那"独特"的爱的方式,既害了自身,又害了子女.从而酿造了家庭悲剧;既令人悲愤,又令人同情.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萧丽红的《桂花巷》都是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关注时代沉落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建构作家自身的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意从“不同场景中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现实境遇下女性表现的生存抗争”两方面来探究女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悲剧史上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释了悲剧的理论,他对悲剧的情节似乎"情有独钟",将其列于悲剧六大元素之首。《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民间叙事诗,亦是著名的悲剧。本文将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对《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加以分析,试检验情节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一部唯美主义的经典作品,读者都希望《边城》以大团圆收笔,但读到最后却看到了一个哀伤悲痛的结局。沈从文先生以满腔热情写下这篇作品,而它后面隐伏着的是作家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在作家描绘的"湘西人性美"的后面,也蕴藏着作家对于人生、生命和民族的空间及时间的深深思索,表达了作家要求重塑民族形象、重造民族道德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说是希腊命运悲剧中的翘楚,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亦可以称做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中国式悲剧剧作的典范.本文试从命运观的角度并通过对乱伦关系的分析,来观看其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随着时代的进步,悲剧中神和命运的色彩慢慢淡出,人性因素逐渐凸现。悲剧中的主人公也经历了由"听天由命——尽人事,知天命——人定胜天(改写命运)"的转变。作家们完成了由重在写神到重在写人的变化,把写理想化的英雄转变为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表现古希腊悲剧"独撑命运重负,直面人生悲情"精神的同时,把"人"这一形象推至前台。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相似文献   

15.
祥林嫂的命运抗争大致可分成逃、撞、捐、问四部曲.《祝福》的高潮正显示了导致祥林嫂之死的关键,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最后还是选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这是祥林嫂悲剧的真正意义.祥林嫂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及种种迫害,曾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这种抗争因其二重性不仅无效,而且还导致了其越陷越深的可悲结局.  相似文献   

16.
17.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揭示了古老的南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的北方工业价值观的冲突。小说的主人公艾米莉作为南方后裔的代表,既是南北方价值观冲突的象征,同时也是福克纳对于南方文明态度的象征。总的来说,艾米莉就是一座象征着古老的南方传统的纪念碑。然而她父亲的严厉管教,她所在的社区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她自己复杂的性格特征的影响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而她的悲剧命运也就预示着她已是一座倒下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8.
《沉沦》主人公的悲剧不完全是社会的悲剧,还应归咎于主人公的心理不健康。导致他走向毁灭的也不完全是所谓的民族歧视和封建毒素,还有他自己的性格因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品中得到启发,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琼·里斯的《茫茫藻海》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一家人的悲剧命运。弟弟被烧死、安托瓦内特与母亲被逼疯并最终走向死亡。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从后殖民主义出发和女性主义分析女主人公的悲怆人生。而本文通过对神话原型母题的分析,阐释造成安托瓦内特一家人悲剧命运背后所反应的人类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20.
《倩女离魂》乍一看是以大团圆收场的,但其中蕴含着多重悲剧意蕴,如倩女对王文举爱情的不自信、魂穿追爱等.悲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倩女的女性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她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王文举身上,将自己作为男子的附属品,缺乏自我独立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