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罗·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其以"媒介进化论"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在纽约接受中国学者的访问时,曾对报纸和新兴媒体作过一次有趣的对比。他说,报纸的优势是:纽约下雨了,你可能会把报纸放在头顶挡雨。但报纸被打湿之后就没法阅读了。它让你损失1美金;但如果你手里拿的是一个Kindle电子阅读器,你却得好好掂量一下要不要拿它来挡雨,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损失150美金。这是一个笑话,却也是现实。  相似文献   

2.
1976年底,默多克收购了《纽约邮报》。经过半年多的调整,默多克声称,他要“寻找一种特殊的药方”来扩大发行量。“纽约邮报刚刚开始这一探索”,药方很快就出来了。1)1977年7月13日上午9点,纽约全市意外断电,持续达24小时之久。《纽约时报》等老牌报纸早有准备,转移到外地印刷继续出报。大多数报纸不得不停刊一天,包括《纽约邮报》。15日,《纽约邮  相似文献   

3.
“宣传改革,改革宣传,造就新人”,这是6月7日至12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次青年报纸工作理论探讨会的主题。来自全国十四家青年报纸的负责同志和编辑及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意见,交流了经验。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有关新闻改革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还就当前青年报纸的宣传方向、内容和方法,发表了意见。这次青年报纸工作理论探讨会虽属首次,但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美洲《中国时报》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同时发表《敬告读者》的声明,宣布该报“不得不向读者告别,自即日起正式停刊,良深为憾”。这家报纸的老板、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同一天在纽约举行的美洲《中国时报》员工大会上,宣布停刊决定时说,“报纸要有报格”,并表示在目前条件下,“已无法办一份他所理想的报纸”。身为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的余纪忠,自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在纽约创办美洲《中国时报》以后,两年多来,不断为这家报社添置设备,不惜用高薪挖别的中文报纸的“墙脚”,来充实自己的人力,在美国华人社会里大力投资新闻事业。他突然宣告《中国时报》停刊,在美国华人社会和台湾都引起很大震动。纽约《美洲华侨日报》说,美洲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1日至23日,新疆印刷协会第27届地州市级报纸印刷质量经验交流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新疆各地州市、兵团及石油系统部分报社的领导以及报纸印刷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了山西  相似文献   

6.
国内新闻界     
全国部分地、市报纸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召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6日至11日在哈尔滨市举行。17个省(区)37家地、市报纸的总编,副总编,以及黑龙江省的有关同志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比较充分地交流了地、市报纸如何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办出地方特色、改善经营管  相似文献   

7.
1976年年底,默多克收购了《纽约邮报》。经过半年多的调整,1977年6月,默多克声称,他要一寻找一种特殊的药方’来扩大发行量,“纽约邮报刚刚开始这一探索”。药方很快就出来了。 1.)1977年7月13日上午9点,纽约全市意外断电,持续达24小时之久。《纽约时报》等老牌报纸早有准备,转移到外地印刷继续出报。大多数报纸不得不停刊一天,包括纽约邮报。16日,纽约邮报复刊。出的就是─—“停电专号”。用纽约人从未见过的特大字号作标题赫然写道:“恐怖的24小时!”一张图片说明是:“一座荒废的都市”。纽约邮…  相似文献   

8.
中南区第三次报纸工作座谈会,于四月一日到六日在广州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新湖南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江西日报、广西日报、南方日报、长江日报、郑州日报、广州日报等九个报纸的总编辑、副总编辑、编委和编辑、记者。此外,山西日报、河北日报、云南日报、海南日报,也应邀派领导干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大家首先交流了自从1959年中南区第二次报纸工作座谈会以后一年来,各报在报纸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新湖南报和广西日报分别谈了如何解决报道地区平衡问题;湖北日报谈了湖北省的写作小组的  相似文献   

9.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于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报纸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省各市、县报和省直各专业报纸以及武汉市所属各厂矿报纸的社长、主编共一百余人.这次会会议,是用整风的方法进行的.会议开始,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密加凡作了关于"八大"二次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随即转入小祖呜放.出大字报,由大家提出报纸工作中的部、问题以及对领导方面的要求和意见等等.在鸣放中,大家对报纸工作能不能跃进、怎样跃进的问题进行了辩论.在辩论中,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报纸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同样可以跃进,并列举了很多有利条件,如党委重视报纸,抓得紧;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9日至14日,第六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报纸经验交流会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35家历史文化名城报纸的5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报纸如何批判地继承、发展历史文化,将其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扬名城文化优势,办出名城报纸特色等问题。有15位代表结合办报实践,就如何办好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11.
传媒     
从吉隆坡到纽约,每天有250多万海外华人通过报纸或网络,阅读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木材大王出版的中文新闻。 8月7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刊发封面文章介绍说,被称为东南亚的“报业大王”的张晓卿(Tiong Hiew King)在过去10年悄然成为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地区最大的中文出版商。他的报纸和杂志遍及香港、纽约、温哥华、多伦多以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12.
提起新闻敏感,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仅仅把它和新闻记者联系起来。事实上,报纸编辑有没有新闻敏感,是和新闻记者同等重要的,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后者。 1960年3月4日,誉满全球的男中音歌唱家、意大利歌剧表演艺术家雷奥纳德·华伦猝死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格拉蒙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采写出了《歌剧名星在舞台上猝然死去》的轰动新闻,一举获得普利策新闻报道奖。这除了他本人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和  相似文献   

13.
中共江苏省淮阴地委宣传部于八月三日至七日在泗阳县召开报纸工作现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本专区各县报主编外,省委宣传部以及南通专区的如东、海门两县县报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中共泗阳县委副书记季怀功同志介绍了关于全党办报的经验,泗阳日报副主编孙超同志报告了报纸如何为政治为生产服务以及编辑部如何安排日常工作的情况与经验.代表们通过参观、讨论,充分交流了经验,并研究了今后报纸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14.
美国报界过去一向自认为有排山倒海的力量,相信“除非没有人活过30岁,否则报纸不愁卖不出去”。但现在情况变了。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也不一定非看报纸不可。美国报纸正面临一个事关生存的严峻挑战。从《纽约邮报》说起《纽约邮报》是纽约地区仅次于《每日新闻》和《纽约时报》的第三大报,已有189年的历史。由于近20年来一直亏本,今年9月15日,该报发行人彼德·卡利科宣布,如果工会不同意减薪20%,他将被迫在3天内关闭报馆。为了不至于各奔东西,9月17日,报社职工会只好通过了全体职工减薪20%的方案,从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全国60余家报社的副刊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晨充分阐述了报纸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副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报纸副刊的地位一向很重要,报纸不能没有副刊。他指出,副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报纸就有副刊,李大钊、鲁迅很多文章都是在副刊上发表的。中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视副刊。中国报纸副刊既有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很多改革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群众中产…  相似文献   

16.
由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组委会和纽约市立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大型书展主办商大会于6月13日—17日在意大利贝拉奇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0位国际大型书展的主办商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书展的作用及其未来。法兰克福国际书  相似文献   

17.
全国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次报纸工作经验交流会,于4月15日至21日先后在开封和洛阳召开。有17个省市29家报社的负责人和编采人员参加。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报纸的政治方向问题和历史文化名城报纸如何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本刊这期刊登了几篇发言材料,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国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次报纸工作经验交流会。于4月15日至21日先后在开封和洛阳召开。有17个省市29家报社的负责人和编采人员参加。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报纸的政治方向问题和历史文化名城报纸如何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本刊这期刊登了几篇发言材料,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6日至7日,世界报纸协会(WAS)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召开了各国报纸发行人会议。为向这次会议递交关于拉丁美洲报纸的研究报告,美国媒介评论家利奥·博加特(LeoBogart)走访了21个拉美国家的众多报社。他在今年2月号的《报业时代》(Presstime)杂志上发表了以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1991年3月22日,《纽约每日新闻》这家曾是美国第一大报的报纸换了主人。报头上的标志语“纽约的图片报纸”改成了“与纽约一起向前”;“拥有者”则由“芝加哥论坛报公司”变成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令不少人感到不解的是:昔日发行量雄踞美国报纸之首的《纽约每日新闻》因何走上了关门倒闭的边缘,落得转手易主的命运?远在英国的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又是如何把手伸到美国媒介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