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知识。多年来人们都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在课堂上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真正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仍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焦点。而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小学语文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学好数学就是处理好"鱼——渔——渔场"之间的关系。"鱼"是基础知识,"渔"是解题方法,"渔场"就是演练解题方法的精选习题集。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渔场。做为学生,不仅要受之以鱼,也要受之以渔,更要用好渔场。  相似文献   

3.
余志荣 《科教文汇》2014,(23):203-204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继之才是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自学兴趣,实实在在着眼于教给自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真正的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荣兴 《科教文汇》2009,(14):194-194
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8):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后各学科的学习,真正地落实三维目标。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乔玉新 《科教文汇》2009,(17):218-218
本文论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落实好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化学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落实好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学会学习;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裴艳静 《科教文汇》2009,(18):190-190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具有并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教”为“不需教”。所以,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逐步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学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很好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好《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落实这三维目标,特别是第三目标呢?笔者经过了如下一些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香芳 《科教文汇》2012,(24):117-11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教材,蕴含了各种情感因素,那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按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必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传授人生之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仔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融情于教,唤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3.
高千山 《科教文汇》2011,(33):114-115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笔者从以问引趣、以问启发、以问过渡、以问点拨等方面,探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丁世武 《科教文汇》2012,(3):71-71,90
本文是从当前参加中职对口高考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加以研究的。我们面对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而学习的又是高度数理思维的计算机语言知识,如何教好他们,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占70%,本人认为可通过下文所列问题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朱文平  魏林明 《科教文汇》2014,(11):185-187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注意和知觉的选择,开启学生的智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从而让科学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必须因材施问,做好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找准提问点;科学选择提问方式、方法,把握合适的提问时机。  相似文献   

16.
谢平 《科教文汇》2014,(9):175-176
人格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全面性,通过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实现文化知识和人格教育的双重目标。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学生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7.
钟萍  何冰  罗威  陈木兰 《科教文汇》2012,(14):48-50
通过对广东省西部地区27个县市的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小学科学教育的调查发现,尽管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但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不够重视,多数家长也没有及时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科学问题,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广东省西部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要改变此种现状,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应加大科学教育经费的投资,教师和家长应端正态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汪琴 《科教文汇》2012,(29):160-161
农村英语教师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让身在农村的小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到有用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英语教师加强英语教学的技能。因而,本文从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让小学生步入幸福英语课堂的主要技能。  相似文献   

19.
马强明 《科教文汇》2014,(24):142-143
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技能知识,在现实面前,显得举步维艰,所选用的教材要么已过时,要么理论过多,不符合职教“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而现代职教的新理念应该强调理论知识只要“必需、够用”就行,重点强化技能培养。这使得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编一套适合职专学生学习的、符合现代职教思想的新的教材来。  相似文献   

20.
樊建州 《科教文汇》2011,(36):10-10,19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启"和"发"的内容正是教师要教的内容,关键是要抓住火候,不要超前。否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不能达到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的目的,就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