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勇 《今日科苑》2010,(8):309-309
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课堂,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存信念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地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凭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搭建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学生们的生命教育是所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活动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我国高校在对学生们进行生命教育理论的灌输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对当代大学生们的生命观和个人价值观发挥着一定的启蒙作用。在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主要包含了增强大学生生命意志力、珍爱生命,促进大学生生命关系的和谐发展,端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逐渐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生命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角度进行总结概述,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创新做了积极探索,以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职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价值和真谛的探究,是生命教育。根据目前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文章从教师自身生命素养的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学科教学方法的巧用;"生命教育"过程的延伸和体验等方面,进行了中职政治课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树立关注和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张莉  张焱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262-263
本文从对主体性教育的分析着手,认为生命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由此提出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及敬畏生命;并提出生命教育可从生命教育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师素养提高,多渠道、多形式地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在生命教育视阈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研究课题。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追求和内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契合之处,这也为在生命教育视阈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奠定了现实基础。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为有益补充。在生命教育视阈下反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发现,教育环境的改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主体的特殊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内在要求。具体对策包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关怀;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突破;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注重隐性教育;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朱磊  胡青  李启华 《科教文汇》2010,(22):15-16
生命、生存、生活在本质上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作为充满爱和希望的教育,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角度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教育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教会他们珍惜与尊重生命,树立严肃的生命价值观;生存教育教会他们在危难时刻拯救自己与帮助他人,树立积极的生存价值观;生活教育教会他们享受和善待生活,树立健康的生活价值观。"三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旋律,注重中学生生命教育,既是教育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化解当前教育矛盾的重要缓冲剂。本文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看生命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之上,谈了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本文旨在强化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幼贞 《科教文汇》2009,(15):47-47,67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事业。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学前课程中儿童缺席现象以及对儿童智力的“掠夺式”开发;课程内容的选择倾向于教材和社会导向;课程实践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裹足不前;学前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反思幼儿园课程实践,提升幼儿园教育的生命意义,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1.
唐芬 《科教文汇》2012,(35):74-75
回归本真,就是说要教育回归本真,要让教育真正成为发展儿童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儿童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回归这样一个本真,也就是教育都是为了儿童,教育过程是儿童、教育的结果也是儿童、教育的目的更是儿童.  相似文献   

12.
雷春鸣 《科教文汇》2014,(15):132-1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应成为生活习作素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本文笔者试图从让学生参与体验校园生活、留心关注社会活动、观察体悟家庭生活三方面粗浅地谈谈如何挖掘学生生活习作资源,拓展小学语文课程空间,达成生活素材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戴姗姗 《科教文汇》2013,(28):37-38
教育本应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然而现行的教育过多地强调规范化、标准化,使学生丧失了自由和个性。人有认识外部世界、探寻未知领域的本性,要想发挥生命的创造性,就必须还生命以自由。创造教育必须尊重生命为基础,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技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瑞莹 《科教文汇》2011,(27):23-23,28
2005年国务院下达了相关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强调了职业教育除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要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傅丽琴 《科教文汇》2012,(20):20-21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其思想政治素养高低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特殊心理特征,会出现不同形式思想政治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现状、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因素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途径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金瑶 《科教文汇》2013,(6):152-152,166
教育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并能够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世界。学生“德”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美好情感的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培育,更离不开情感教育。在生物科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外,还要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了解世界、分清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樊建州 《科教文汇》2014,(24):144-144
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即关注人的各种需要。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基础教育要让学校成为提升学生幸福水平的乐园,体现教师生命价值、充满柔情的家园,让所有师生都成为幸福的人。文化立校、人本和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创新领校是我校的“治校”方略,我们据此建立了一系列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8.
胡燕敏 《科教文汇》2012,(24):79-80
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人的起点非零。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会计教学上,应当将会计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潘敏 《科教文汇》2011,(24):167-168
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建立心理问题发现、跟踪和干预机制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惑和不良影响,高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问题危机干预机制,保证每一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实施全程跟踪辅导和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贡继新 《科教文汇》2011,(36):24-25
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育思想,充分关注教育本质即关注人的生命化教育,并且具备五个要素:1)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师生生命互动过程,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2)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体现在预设和生成融为一体;3)知识科学性、课堂高效性是促使思想政治课更优化的途径;4)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5)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