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帆与王春林的论争显示出《白鹿原》接受状态的盘结复杂性,借助于互文性视域中的《白鹿原》与"创作手记",陈忠实的创作心理与时代文化心理的差异在叙事中得以显现。在对"革命历史小说"叙事的"颠倒"中,《白鹿原》得以重回八十年代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表现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表现了中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化。本文就二者之间的人物塑造、创作手法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心态是矛盾的,黑娃的形象便是这种矛盾创作心态的集中反映。黑娃对传统的反叛寄寓了作家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批判;黑娃对儒家传统的皈依,又体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景仰和膜拜。也许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态,才使得《白鹿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诠释了历史。从小说主题到思想内容,从叙事方式到人物格调以及语言表征,《白鹿原》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描绘了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社会结构和礼俗形态;挖掘了传统文化的“仁义”精神、“济世”精神和自强不,包的精神;展示了本世纪前半叶传统文化在白鹿原这块文化沃土上从振兴到受挫再到退缩的历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白鹿原五十年间的发展过程是其两千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利用,有对白鹿传说的移植、对民间机智人物的改造发展和对白蛇传故事的变形暗用等多种形式。用世界文学的眼光对《白鹿原》利用的民间文学资源加以观照,发现这些民间文学资源往往是世界性的文学母题或原型,深入揭示了人类普遍的欲求、理想和心理状态,因此显然具有世界性因素。《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利用的成功,对我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的神秘因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神秘特质具有传承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传统才是《白鹿原》神秘艺术特色的“本根”。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相似文献   

11.
从80年代中期开始,陈忠实的创作进入连接,贯通他的早期创作与《》白鹿原》写作的过渡期阶段,其特征是文化视境的展开,对人的生存境况关注以及语言风格上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题名含有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意蕴。神奇的白鹿象征一些人物与理念、象征吉祥如意、美好理想。题名也构成书中白鹿两姓人物的关系。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里厚重的土地承载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关学哲学思想。地名的白鹿原又积淀了丰富的舆地文化,典籍多有记载。此地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风俗文化。此小说题名有丰富的深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昆 《楚雄师专学报》2013,(12):52-55,62
剧作家将被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加以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删减、增加和创造。虽然删减了一些内容使电影无法完整地体现出小说的深刻内涵,但改编者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则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其得失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的《白鹿原》被认为是当代小说中的扛鼎之作。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的小说,与当时文学大环境即文化寻根热以及作者文化心理结构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关系。儒家思想中的文化权力是整部小说讲述的核心主题,作者通过小说展现了历史维度中的文化权力的塑造、争夺以及伴随社会的转型文化权力所受到的冲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待儒家文化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是陈忠实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要描写了“仁义白鹿村”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里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纷争,展示了由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而融汇交织所构成的“民族秘史”,揭示了在古老大地上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艰难与蜕变新生的凝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本体的反思。小说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塑造了众多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地域文化特色强烈,三是浪漫主义色彩浓郁,四是意象鲜明而又耐人寻味,五是句式多姿多彩,语言鲜活传神而又内蕴丰富。  相似文献   

16.
在《白鹿原》中,女性大都依附于自己的男人,很少有独立的个性。但是,田小娥、白灵、鹿冷氏三个女性却足以让我们对《白鹿原》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进入心灵世界。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三位女性人物的灵魂,并从性心理的角度对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界关于时间与叙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从此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中国文学的视野,丰富了创作者的表现技巧,也优化了评论者的理论武器,成为中国文坛一道新奇的风景线。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叙事艺术的经典范本。“时间”对其全书叙事的意义十分重大,作者通过对“时间变形”娴熟巧妙的运用实现了叙事“陌生化”的多方突破。  相似文献   

18.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宏道通过大量创作和韵诗与限韵诗,使得自己的诗艺得以锤炼和提高,《潇碧堂集》整体风格、艺术的完善与此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一生四上庐山,与江西的名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寓赣诗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李白诗风从飘逸走向沉郁的过程,而且集中地反映了他从学人误为政治人的遭际的尴尬和精神的痛楚。756年的再寓赣地,致使李白经验了人生的和精神的巨大跌落,在学上则表现为浪漫性和怨愤性的矛盾结合。李白遭受迁谪,始于江西,终于江西,因此,李白寓赣诗与其迁谪情怀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20.
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两性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在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伦理精神的阐释过程中,对两性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本文由性文化意义解构的视角切入,从生殖崇拜、婚嫁习俗、男性霸权、文化的悲剧与人性的复苏四个方面关注《白鹿原》中的两性文化,并揭示这种文化所造成的悲剧,从中挖掘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