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维吾尔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并不太注重小说视角方面的功能。随着作家文学理论水平和鉴赏水平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第一人称与其他人称在叙述上的差别,于是在创作中开始重新考虑第一人称视角的功能,并使叙述视角呈现多样化。论文结合文本,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三个方面,阐述当代维吾尔语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小说叙述视角通常划分为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叙述视角有共性价值,但在不同小说中亦有独特的价值。当下,对叙述视角的套路化分析往往忽视了其独特价值。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为例,探究叙述视角的独特价值与小说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运用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离婚》进行分析,并指出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蒙在小说《活动变人形》中有意识采用了纷繁复杂的叙事学手法。小说在以第三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中插入其他叙述视角,并且融入了个人叙述情调,这些复杂的叙事手法为小说的艺术机制形成添加了色彩。  相似文献   

8.
刘军 《现代语文》2007,(6):79-80
叙述视角是区分小说不同叙述方式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和取得艺术效果。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浮生如梦》中采用多重叙述视角,生动细腻地透视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为文化偶像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幻与灭。本文试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各种叙事视角在该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世立 《华章》2007,(8):87
<老残游记>独特的叙述视角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限知视角的运用;第二、传统小说.全知式'叙述视角的因袭.这种特殊的叙述视角的形成和晚清小说家的创新精神和传统叙事模式的影响等因素相关.由于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小说呈现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傍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傍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傍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进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性,就使这个视角同时成为叙述人视角;由于主人公的准自传身份,实质上又折射出作者的声音。这样,王蒙的小说就成为由两个世界叠加而成的立体世界,一个是作者所在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相互审视,就使王蒙小说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家族小说借助民闽史现和文化视角,通过强化汉语言的隐喻功能和文化积淀,扭转了过去家族小说叙事中的直线时间意识,并在以往侧重转喻功能的横组合叙述流程中追加叙述过程中的文化隐喻力量,使小说文本内部呈现明显的文化共时性特征。在特定的文化视角下,采用特定的叙事策略模式,诸如意象叙事、预叙等,使小说获得醇厚的文化韵味和相对独立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的是戏曲的叙述视角问题,它以人物出场白、人物心理、鬼神人物的叙述、人物的上下场诗和剧目的总题诗四种形态进行代言性全知叙述。而在中国古典小说向戏曲嬗变的过程中,存在由小说的多元性叙述视角向戏曲的代言性全知视角转变现象。戏曲具有一个人物、多个人物叙述里、高于整个人物世界和故事世界的全知叙述视角,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实质是由小说叙述视角的多元性,转化为戏曲代言全知叙述视角的多层次性,本质由小说主要是供阅读的语言艺术与戏曲是舞台表演综合艺术决定。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典型的叙事文学,包含故事层和叙述层,因此译文的忠实性应该同时建立在对这两个层次的把握之上,否则就会出现假象等值。叙述视角属于叙事学和文体学的重合面,是叙事文本的一种形式特点,包含在叙述层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Mrs. Dalloway以呈现精细的意识流动而著称,为配合意识流动,叙述视角会适时变化,产生相应的文体效果。本文选用该小说及其译本作为分析对象来突出叙述视角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6.
小说视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视角述评费维达从创作角度看,一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确定之后,小说作者紧接着面临的问题是:由谁来讲述故事。即用谁的眼光来看待人物事件。在中外的文学评论中。把这个讲述人及其观点称做叙述角,也叫小说的叙述观点或视点。据美国学者李欧梵1980年在中国作协演...  相似文献   

17.
叙述视角的讨论是20世纪小说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明显带有视角探索的倾向.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从客观式的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两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并上升至哲学现象学的角度,挖掘其小说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本层面勾勒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表现出两个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观照。正是叙述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在过去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在心灵矛盾的缠绕纠结中书写生存的疼痛。因而聂华苓小说呈现出凄凉惨淡、细腻婉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小说《白河逝水》内容的沉重感和人性的丰富性,离不开作家在技巧的匠心独运。小说在故事过程中运用多重叙述方式,为实现小说意义的生成提供了可靠的承担者。以儿童为主贯穿始终和成人视角的隐而不显呈现出回溯性叙述;"说书人"视角凸显叙述的继承性,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从而为小说的发展结构一个完美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