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其与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本文仅论及自然科学的科学学问题。1936年,波兰学者M·奥索夫斯基提出了“科学的科学”观点。1939年,英国科学家J·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明确阐述了“科学学”思想,这个新的科学流派开始形成。我国近几年来也重视了对科学学的研究。科学发展史的事实充分证实了J·贝尔纳的预言,科学学“乃是21世纪下半叶的伟大创举”。现今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仅仅开展科学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学理论、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从逻辑层面演绎了大学学科团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发现:成员知识要素、成员个性要素、团队资源要素、团队组织要素是大学学科团队冲突的结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决定着大学学科的团队冲突类型,进而揭示了两种大学学科团队冲突即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理性构造策略、科学事实构造策略、团队协作构造策略等三种加强和改进科学家团队冲突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派(也称研究学派)是社会组织科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科学家有效地集团化、社会化,具有其它科学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学派的出现是科学活动职业化的结果,也是科学从小科学向大科学转化的产物。对科学学派的研究不仅有益于学科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最高领导者,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大学的形象。对中美主流公众媒体有关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报道分析发现:我国媒体较多关注校长在大学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美国媒体则注重对校长个人职业发展的批判性探讨。美国大学校长首席执行官形象明显,我国大学校长则科学家形象突出;美国大学校长呈现筹资者形象,我国大学校长则表现为行政官员形象。公众期待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公众媒体应在大学校长公众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学的一项专门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最早出现于美国大学。以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1914年一战爆发、1980年《拜杜法案》颁布三个历史节点为标志,可以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以大学世俗化为倾向的社会服务理念萌芽期,以知识推广为重点的社会服务理念确立期,以联邦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实践发展期,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杠杆的社会服务职能成熟期。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变迁中,联邦政府主导着社会服务范式的转变;产业与大学的前期合作为政府政策出台提供了市场基础;大学为更好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而主动进行组织设计;大学、产业和政府跨界融合而成"三螺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具体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科学的发展与分化、大学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现萌芽;二战时期,跨学科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更为活跃,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权力、市场力量、大学三方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处理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与政府、产业界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具体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科学的发展与分化、大学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现萌芽;二战时期,跨学科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更为活跃,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逐渐趋于成熟。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权力、市场力量、大学三方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处理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与政府、产业界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科研资助体系经历了私人捐赠、企业投资和联邦拨款先后加入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了资助来源多样化的科研经费模式。通过对美国大学科研资助发展历程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出美国大学的科研资助发展具有资助对象由个人向研究所、大学转移,资助目的从个人兴趣向商业利润、国家目的变迁,资助内容从兴办大学、研究所向资助科研项目转变的特点。资助模式的转变对美国大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其宽进严出的制度功不可没。入学时进行学科能力诊断、课程学习过程中严格把关、毕业前的最终素质把关等措施让美国大学的整个培养过程都保持高质量标准;社会评价、自我评估、政府绩效评估成为美国大学追求高质量的驱动力量。为提高我国大学教育的质量,我国应由政府评估过渡到非政府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改被动评估为主动评估,积极推进大学自我评估;增强大学教育的挑战度,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逐步推行淘汰制度;完善与淘汰制度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思想]:《科学是美丽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先生的一篇科学散文。用作者的话讲,科普文章和科学散文不同,科普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散文重在阐发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传播科学美。科学散文追求的是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本文用了四分之三篇幅来描写致力于传播科学美的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介绍了她散发着迷人艺术气息的科学诗和歌舞。原来科学可以是充满诗意的,科学家可以是浪漫多情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创意的科  相似文献   

11.
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已经由社会的边缘组织转变为经济社会的轴心机构,在实现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平衡社会外部需求与自身发展,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正在调整其传统的职能,一种新的大学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日渐崛起。分析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崛起的动力机制和典型特征,使我们认识到创业型大学对知识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谈大学学科布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考察目前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在学科布局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部分以若干所美国知名大学内部学院和学科设置为例,论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学院设置的三个层次的共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目前通行的学科分类的缺陷,大学内部学院设置的偏差,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大学科研的机制、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主要政府机构,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长期重要的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于价值评议择优资助模式,以及重视研究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有力地提升美国科研创新水平,其运行机制、特点对我国政府科研基金管理模式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美国大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给大学校长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美国大学校长作用的对象:发展理念、学科专业、多元生源、新兴技术、社会公信等大学组织的变化;大学校长自身职业发展的困惑:遴选机制、多重角色、个人自由、职业风险;大学校长应对职业发展的策略:入职的准备、工作的策略、卸任的智慧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对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启示:能够在任职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任期中能够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卸任时能够有充足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可分为生成、生长、成熟、蜕变四个阶段,成熟期是学科组织成长生命周期当中的最高阶段。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学科组织成熟期的阶段特征,总结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个共性,并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学科组织成熟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伦敦大学工程学学科的创立经历了萌芽、草创、成立和巩固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依附于物理学、化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中;在草创阶段,设立工程学系和教学实验室;在成立阶段,设置工程学部和工程理学位;在巩固阶段,资源重整,学科壮大。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文章认为近代英国大学工程学学科的变革与发展既受到社会市场的外部导向,又受到学科自身逻辑的内部驱动,亦受到科学教育思潮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核心组织。近年来,省属本科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基层学科组织的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基层学科组织设置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基层学科组织体制僵化、封闭,灵活性、开放性不足;教学、科研分离,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基层学科组织行政化;基层学科组织活力不足;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等六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college viewbook has come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ing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fering appealing images of student life and campus activities, college viewbooks are potentially powerful segmenting tools when the visual symbolism used connects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market niche. This segmentation is seen in the present study which content analyzed the visual material of college viewbooks from top- and lower-ranked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as determined by the 1998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Drawing on advertising message strateg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interpreted in four parts: the “face”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package, the promise, and the “Big Id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