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不仅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去行政化、引培并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等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27所的福建高校与台湾37所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采用“校一校一企”和分段对接的形式联合培养人才,取得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福建高校专业建设和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等成效,但也存在制度限制、经费不足等问题;要制定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相关制度,建立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简化赴台手续和设立专项经费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当前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文教资料》2010,(16):152-15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将越来越需要国际化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在如何搭建师资和学生培养共享平台等方面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应从整合师生资源平台的角度出发,促进福建高校专业建设和引进台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完善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  相似文献   

6.
高校特色化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章探讨了高校特色化与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创一流等四个关系,认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它们统一于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共同理想与目标中。  相似文献   

7.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两岸学历和学分不能互认、两岸联合办学制度、政策缺失、联合办学模式固定、合作层次低、双方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实际操作对接不畅等问题。为推进联合培养人才的进一步发展,闽台高校应该加快推进两岸学历、学分的互认进程,制定与建立相关的政策条例与保障体系,创新两岸联合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缩小办学理念差异。  相似文献   

8.
鲁建辉  昝启均 《陕西教育》2007,(7):106-106,119
高校学、教、管由三个主体组成 一般来讲,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化,高校教育职能也呈现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三种职能.因此,作为执行主体的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分别存在于三项职能当中,并且各有主次.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中国高校尽快培养出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我校加快了国际合作步伐,采取了和美国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合作模式。本文将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出发,讨论联合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双导师制和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问题,以期帮助双方学校联合培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校国际协同培养研究生存在的认知偏差、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模式缺乏等共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整体制度设计,开展了实行流入流出竞争机制、优化国际化人才选拔制度,探索多元人才联培形式、创建国际化支撑教育平台,汇聚校企世界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优秀导师团队,搭建国际交流六大平台、营造国际化浓郁文化氛围等具体实践。认为高校在国际协同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走向是:培养理念迈向国际化、本土化融通,培养对象实施普惠式、多元化延伸,培养资源实行自主性、系统化转换,培养制度实现层级化、差异化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1.
“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校际合作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在大陆台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体现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两岸教育的合作共赢。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实践,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建军 《英语广场》2022,(31):76-79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英语应用能力成为新时代大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卓越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的强度、深度和难度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谋划和整体设计,助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高校面对知识经济(智能经济)的竞争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国际化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挑战,为了继续推动高等学校的发展,实行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这一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课程的基础化、课程的现代化、课程的国际化、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选修化等明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以及学科交叉的发展日益加强,跨学科培养人才,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主方向。本文从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并对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圆 《文教资料》2014,(32):87-88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要求的,也是中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过程中困难和限制很多,如资助经费、自身实力和学科设置等。在这些限定条件下,高职教育向台湾地区学习和与台湾地区联合培养人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中外联合办学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高校完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外联合办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婧 《考试周刊》2011,(52):215-215
大学国际化是近二十年来各国高校的发展方向。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各高校努力采取一切可实施措施,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如联合办学,交换学生、教师,国际科研项目,等等。所有的项目中,教学是手段,教师是灵魂,二者需同时具备国际化水平、国际意识、国际视野等方能保证项目,甚至是高校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今,校企共赢培育新型人才的战略发展模式已经愈演愈热,校企联合要求打破原有教育体制、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具备全局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对高校金融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传统教学模式抑制学生发展、金融专业学生实践不足、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等问题,使得金融人才难以满足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变革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故高校需要借鉴国外高校培养模式,通过变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国际化师资队伍、选拔性培养人才、创新课程设置以满足金融科技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是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发展,高等学校走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并服务于社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人才逐步形成的办学模式,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作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制度政策缺失、学校封闭、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关键,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要从政府、高校、企业等三方出发,构建政府牵动、高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