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杰 《语文知识》2008,(3):32-33
契科夫作品的结构,不仅是一种时空概括方式,还是评价方式,是契科夫对生活理解的一种表达。契科夫作品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主要谈其中三种:对照式结构、积累式结构、戏中戏式结构。契科夫作品的叙述语调是他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叙述语言沉静、客观而中立。  相似文献   

2.
由于众多原因的共同作用,柳永成为他那一时代背离主流取向的叛逆者,他对封建士子恪守的梦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背弃,他高度重视两性情感,对妇女则持有一种近于平等的态度,与此相适应,柳永词作也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文人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佛教的影响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孟浩然所受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佛教典故、所表现出来的佛教思想观念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和心性情趣上。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伟大旗帜,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以笔作刀枪,在同各种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出的硬骨头精神,是我们的国家魂、民族魂。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斗争性、战斗性,这便是硬骨头精神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微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是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二是探讨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三是探讨硬骨头精神现实意义,从而启示和引导我们新一代人,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富有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精神及坚韧意志的新型知识分子人格。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被文学界誉为唯美主义作家、“现代第一人”,笔者认为他同时还是一位有着超前女性观的男性作家。19世纪后期兴起的女权运动和其家庭背景是王尔德女性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他的女性观在其作品和言行中均有表现。他所具有的女性观也应当是其“现代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曹操诗的悲剧色彩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对个人生命意义的领域以及忠孝与叛离之间的徘徊上。其悲剧性的形成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他自身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大多数评论者都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来界定,这也是我们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忽略的是,始终贯穿于他作品之中的有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该文即从这一个角度入手,来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怀旧是汪曾祺作品中重要的情绪主题之一,对过去生活的描述构成他创作的主要部分。他的怀旧文字中有淡淡的伤感,但更多的是宽容豁达和乐观。他虽然走进生命的黄昏,作品中却还跳跃着童心,表现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冯骥才的散文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风格上,都非常耐人寻味,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非常独到的情感体验。他的散文作品不仅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有力,而且在他的文字里,你能看出非常深奥的道理,他把他笔下的人情世故分析的是那么的透彻,赋予作品一种形而上的特点。他的关于童真童趣的真实记载、独特的内心感受、深邃的哲思、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表现都是其散文作品中熠熠闪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余光中作品的最基本主题,其原因在于海峡两岸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绝和台湾文学独特的创作氛围,更在于余光中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其作品中的思乡情结的最直接表现便是回忆并描画故乡田园的优美景致和温暖亲情,在余光中笔下,乡愁不仅是家愁,更是国恨国愁,其思乡情结实质上是一种大陆情绪、中国情绪。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作品内涵深刻,有不少篇章比较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斗争环境的恶劣使他的有些作品表现得较含蓄委婉外,更主要的是他大量借鉴怪诞、象征等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并不断创新所致。怪诞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诗中的怪诞,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探究鲁迅作品的怪诞艺术,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昧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老舍与北京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3-I0003
文章先介绍老舍的作品,再介绍老舍其人。介绍老舍作品,突出其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景物地貌,处处表现其中鲜明的“北京的符号”;介绍老舍其人,着重于其人生阅历和对北京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他能写出具有鲜明“北京符号”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深化了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与他熟读老舍先生的大量作品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老舍作品语段的引用,无论是用自己语言转述,还是直接引述,都恰到好处,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其思想内容。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个性与大众接受是艺术创作者难以解决的矛盾,两者兼顾需要艺术创作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在电影界,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获得普遍认可,其原因之一就是他采用了几种方法很好地调和了其中的矛盾。本文就此考察他的几种电影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南豫见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处于高潮。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割舍不了的乡土情结,这不仅仅是游子对故乡情感记忆的摭拾,更是一种价值意向的定性选择。同时,他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生动,开始向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深层推进,着力通过命运展示心灵,并能从文化上关注生存,表现生活,实现对民生、对社会的关怀。洋溢在其作品中绚丽凝重的悲剧意蕴,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积极介入的姿态、坚定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不向任何异化力量低头、妥协、退让的意志品质。总之,真挚的激情贯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而冷峻的批判与审视又使他的小说具有深层的穿透力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胡宏宏  潘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61-62,180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艺术优于生活,要用艺术改造生活,用唯美的艺术来创造唯美的生活,但是在他作品的结尾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悲观绝望的心理表现出来。从分析一些王尔德著名的小说、戏剧和童话入手,探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心理以及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45-246
小说创作是茅盾先生最主要的文艺建树,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历史性,他开始创作就注意大规模地反映中国社会,敢于正面触及并展开重大社会政治矛盾,他的作品纵横开阖、吞吐宇宙,具有极大的社会容量,明显地具有史说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他的非主流倾向与艺术特色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是现代美国戏剧的缔造者,他晚期创作的具有极强自传色彩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被公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该剧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原因很多,而奥尼尔为其构建的精巧的富于变化的节奏模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作品所包含的几种要素——情节、语言策略、角色的态度和身体语言以及场景的变化等角度详细解析剧本的戏剧节奏,以期证明戏剧节奏不仅是作品结构的重要表现,而且是剧作家用以制造特殊戏剧效果的一件不可或缺的带有其个人特色的创作工具,并能对探讨奥尼尔戏剧作品的节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出现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代表着日本此流派的风格。横光利一提倡主观至上,感觉第一,表现自我。其作品在内容方面,表现人生的价值,透视人性的丑恶,流露悲观的情绪。他喜欢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在形式上,追求文体新奇,辞藻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