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作家往往以自然风物、山川遗迹为质点来畅神达意,自然山水就具有了与作者主体心境交相辉映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了自由舒展、真实纯净的艺术风格和空灵深邃、宁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同时,在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和变革,使散文具有多元化、开放式形态,散发出一种兼收并蓄、异彩纷呈、回味悠长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独特视角与叙述方式为基点考察,揭示出女性作家选择散文文体的心理倾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作品与作家性别经验的关系,进而指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文化含义表现为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追求和展示女性丰富的生理、精神感受与渴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散文全面升温,“学者散文”、“新生代”散文最具活力的文类。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90年代文表面的繁荣并没有带来质的突破,散文评论更是滞后于散文的发展。面对新的世纪,散文应有更高层次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散研究有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对于现代散理论的重新整理、对现代散与17年散创作的总结,以及对散作为一种体的本体论研究;二是90年代的散研究领域出现了对散体以及当时的一些创作现象的争论,这主要集中在对“散热”“大散”与“体净化”“小女人散”“化散”等诸多问题的论争上。90年代的散批评有了更加理性化、多维度的批评视角,但是也出现了命名的混乱、女性散批评的匾乏、对本细读的忽视、以及多元化批评方法的缺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散文的年代,此间具有宜于散文发展的文化生态.散文作者构成的结构性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态呈现,读者市场的分层需求等,生成了90年代散文丰富的结构镜像.文学的智慧聚集于散文的园地,余秋雨和周涛应是90年代散文作家中,更具精神价值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于湖湘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学术继承的同时创新也不断地产生。从十余年来该领域中出现的重要观点、主要分岐和研究倾向来看,湖湘文化的学理探究、湖湘文化与湖湘人物、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湖湘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新倾向四大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创作中,文化被认为是历史前行的动力,这对于以往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大进步,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人格及行为方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而若将文化作为唯一维度,忽略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将现在的一切都推诿给古老历史文化,就有了推卸责任的嫌疑,这是历史散文中需要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快速崛起.都市小说以都市景观为叙事题材,以现代都市意识为精神向度,努力把握城市生活特有的节奏和感觉,将日常生活变成了审美情趣,在深层内蕴上展示都市文化多元的形态和品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文化上的粗鄙和物化欲望.本文对2泄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经历了80年代启蒙理想的幻灭之后,都急切需要对自我身份再次认同和确认。散文文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主要表达载体。九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多元化状态,体现了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无论是张承志等人对"清洁的精神"的呼唤,余秋雨等人对中国文化的追问与不舍,还是周涛等人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独特感受与称赞,均是以散文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中国问题"的个性书写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90年代社会文化景观中投射了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复杂印记。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中国大陆散文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国大陆的散文创作和相关的理论活动,总体上是适应着19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需求机制的更新和调整而展开的;在一部分学院派写作者供着“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等文学市场品牌,构筑起精神自疗的虚拟世界的同时,大量活跃在一般社会文化圈层中的文学写作者,也托庇于各各兼具市场品牌和文学旗帜双重功能的新散文概念而蜂拥到了散文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散文非虎构的体裁属性遭到了正反两面的瓦解,这使得从1990年代的中国社会文化空间里凸显出来的阵势浩大的散文家群像,以及被公认为1990年代中国大陆散文佳作范本的少数作品,最终成为19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在启蒙和反启蒙的力量兴替序列中跃入新阶段的隐喻形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散在特定时代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格调:即在对社会、人生、历史、民族的审视与思考中,否定着一切导致苦难和堕落的因素,引领读超越世俗,寻觅着早已被金钱与权欲冲淡了的诗意人生,并极尽笔墨抒写和表达出个体生命无力抗拒现实环境与追寻诗意人生而不得所滋生的孤独意识。同时,还意欲探求和建构“散审美空间的多重可能性”,以其“真”的情感表达,理性深度的加强和意蕴的多义性丰富了内蒙古散艺术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散文队伍空前壮大,散文创作数量激增,但在散文繁荣的表相下,却暴露出人文精神的没落,超越情怀的丧失,导致消费化、快餐化、格式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7.
以林白、陈染为代表的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曾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性别意识有关,也与时代赋予文学的表现空间相契合。从创作主题来看,林白和陈染都有明显的“逃避现实”的倾向;二者解构以父权为代表的男性权利话语时源于不同的心理机制;陈染在其作品中对“姐妹情谊”表现出怀疑与不确定,而在林白的笔下对此则表现得更加彻底与复杂;两人通过创作各自表达了对“个人化写作”的独特感悟。从当代女作家的写作演进来看,林白、陈染的写作较为彻底地完成了女性作家的语言叙事“革命”,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们将女性作家创作的先锋性、实验性、革新性演绎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