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是我国青铜镜铸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铜镜铸造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更表现在铜镜的种类和纹饰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和镜种。有的专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类型的分析,把汉代铜镜分为蟠螭纹镜、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草叶纹镜等十五类。  相似文献   

2.
清镜余辉     
德立 《收藏》2011,(2):115-119
铜镜春秋时代起,其形制、风格与纹饰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推陈出新。清朝前期,在沿袭明代铸镜的基础上,民间铜镜的铸造不时创新,有它自己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此后锐不可挡的新型玻璃镜悄然传入,最终无情地取代了铜镜。清代铜镜的流传状况清代铜镜的装饰大多仍以吉祥纹、吉祥铭为主,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子孙繁昌、安居乐业、健康长寿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汉镜撷英     
吴伟忠 《收藏》2013,(5):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禽兽镜则  相似文献   

4.
汉镜撷英     
尹钊  刁海军  王红艳  张继超 《收藏》2013,(3):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相似文献   

5.
李建廷 《收藏》2010,(10):81-82
在种类繁多、铸造精美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其独特的形制、瑰丽的纹饰、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成为战国镜中之翘楚。所谓复合镜,是指镜面和镜背经分别铸造后合成。而所谓镂空是指镜背上的纹饰是镂空的,是战国复合镜的镜背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铜镜制造业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到西汉(包括新莽时期)可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居历代铜镜之首。尤其是当时制镜工匠们在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上全面创新,赋予铜镜以全新的审美情趣,使我国古铜镜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当时无论是在制作工艺、纹样设计、题材选  相似文献   

7.
王长启 《收藏》2011,(3):136-137
镜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在古代是以铜为质铸造镜。据考占发掘资料记载甘肃广河坪曾出土一面铜素面镜,应属齐家文化时期,可以说是目前时代最早铜镜之一,也可以说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铜镜。商周时期以来人们使用铜镜逐渐普遍,铜镜上的纹饰内容也丰富多彩,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  相似文献   

8.
王权  王连根 《收藏界》2015,(4):113-123
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宋代铜镜铸造出现了重要变化,在沿袭、模仿唐镜形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宋代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宋代铸镜造型独特而多样,题材丰富而写实,纹饰纤细而秀丽,制作简洁而实用。尤其是在铜镜上创造性地铸上长柄,突破了中国古代铜镜一向以钮系悬挂的习惯,是铜镜形制上一次重大的革新,成为宋镜一大特色。可以讲,有柄镜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决不能看做是圆形镜上仅多了一个把柄而已,它有着深厚的社会需求的支持,适应了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礼仪交往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手执镜,镜随人行,映照整容,更方便随意,深得宋人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张文玲  刘晓华 《收藏界》2013,(6):100-105
隋唐铜镜题材新颖,形制多变,装饰华丽,工艺性强。笔者从兴平市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收藏的隋唐铜镜中拣选部分精品,通过对其形制、纹饰、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隋唐铜镜的分期断代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五月五日镜     
宋皓 《收藏》2010,(5):166-167
2010年嘉德春拍铜镜专场推出了一面形制少见的八角形五岳镜,铜镜白光耀眼,主区纹饰为4座山峰,其上有四字铭文:“五月五日”。 铜镜的铸造在唐代达到了繁花似锦、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众多的唐镜名品中,五月五日铭文镜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宋康年 《收藏》2007,(3):101-10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铜镜铸造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工艺水平极高。在制作技法上,唐镜别具一格,完全摆脱以前图案纹饰拘谨古朴的规范,形成了自由,豪放的独特风格。本文介绍的一面唐代打马球纹铜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冯飞龙 《收藏》2007,(4):102-103
据考古资料,中国铜镜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最晚至清末被玻璃镜替代,铜镜相伴人类走过了4000多年的历程。铜镜制作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不可缺少的内容,理当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值得深入研究。大量留存下来的各时期铜镜,其形制、纹饰、铭文所带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杜迺松 《收藏》2008,(1):122-127
2007年10月中旬,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湖北荆州市召开,主旨为铜镜文化,有多位铜镜研究专家与会。会议就铜镜的内涵、源流、纹饰及其制作工艺等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本期我们选发杜迺松、孙克让、董亚巍、王棣四位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对铜镜收藏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祁建铭 《收藏》2012,(15):90
笔者藏有一面东汉时期的古铜镜,包浆乌青黑亮,在碧绿斑锈点缀下显得格外雅致古朴。其圆形、圆钮、圆钮座,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重118克(如图)。尺寸虽小,但制作精湛,古代工匠采用浮雕技法,在方寸之间创造出迷人的图案,给人以无限遐想。铜镜素缘,饰锯齿纹、旋纹。三叠纹饰象征着天体、光芒和湖泊海洋。整幅画面表现神龙忽隐忽现,出没于天水之间的景象。此铜镜主题似可定为龙凤戏珠,圆钮可视为宝珠。其上装饰明暗双龙双凤各一,明龙神采飞扬,明凤振翅翱翔:暗龙暗凤相会,双首隐匿进了铜镜深处,凤羽翎毛附着龙身延伸舒展,线条优美流畅,画面生气昂然,充满了龙飞的活  相似文献   

15.
宋康年 《收藏》2009,(10):92-9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其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前列。当时铜镜铸造业积极革新,在形制、纹饰、材质、铭文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呈现了一种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建廷 《收藏界》2012,(10):113-114
中国古代青铜镜,自齐家文化起,伴随着辉煌而灿烂的华夏文明史一路走来,绵绵不绝。铜镜铸造的历史到了宋辽金时期,学术界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是铜镜发展的衰落期,这个说法显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实际上宋辽金铜镜较比前朝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和金属配比等方面虽然有较大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着其  相似文献   

17.
张孜江 《收藏界》2010,(6):116-120
青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朵奇葩,它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镜背的图案纹饰,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汉唐铜镜,不论形制、工艺、纹饰都达到了青铜镜发展的又一高峰。四川博物院藏有部分历代各式铜镜,此篇按时代先后,  相似文献   

18.
根远  咏梅 《收藏》2008,(4):52-57
中国古代铜镜是古人照颜饰容的一种梳妆用具,但在古代,铜矿开采难度大,各朝各代又多用铜铸钱作为流通货币,铜的产量和消耗直接影响着国运与民生,因此,古代铜镜虽是生活用品,但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能拥有它的多半是富贵人家。因为铜镜是高档生活用品,所以工艺上不断求精求新,不仪镜面弧度精准,光亮耐磨,而且镜背纹饰还要装饰上天上人间众多美好之物,或寓吉祥,或祈辟邪,或寄思念。  相似文献   

19.
张琳  程艳妮 《收藏》2014,(10):118-127
两汉时期,铜镜铸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达到高峰,其精美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义内容,浓缩了这个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为研究古代社会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正如《古镜图录》中说:"刻画(划)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由于铜镜所具有的破暗取明、去魔压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龙  何小芹 《收藏》2009,(3):100-101
在宝鸡市馆藏文物中,有3面达摩渡海镜。其中两面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品,另一面是金台区文化馆藏品。镜一直径15厘米,重量510克(图1);镜二直径14.7厘米,重量540克(图2);镜三直径13.5厘米(图3)。镜一、镜二的表面都较粗糙,铸造时合金成分中锡铅量较少,镜一劣于镜二。铜镜三的纹饰与镜一、镜二基本相同。铜镜一和铜镜二为馆藏征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