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逛庙会     
逛庙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会扶老携幼,一起去逛庙会。我特别喜欢逛庙会,每次的庙会我都会去,这次也不例外。我和妈妈来到南昌市绳金  相似文献   

2.
每次听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声时,我就思绪万千,眼前浮现出那个动人的场景。 那是一个晴朗的中午。我和爸妈去逛庙会。庙会热闹非凡,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东瞰瞅、西看看。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面围了一群人。于是我拉着爸妈也凑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走哇!逛庙会去口罗!”门外不知谁这么大声地嚷嚷着。我本来就不平静的心,被这一嗓子喊得更是痒痒的。我坐立不安。父亲见我实在是无心做功课,只好退让着说“好吧!我们现在一块去绳金塔逛庙会,去看看那儿的变化。”“爸,原来你也像我们小孩子一样,按捺不住逛庙会的激动心情?”我边说边狡黠地朝父亲做了个鬼脸。在去庙会的路上,父亲给我讲了六七十年代的南昌。那时的南昌,最宽的路就只有八一大道。道路的两边除了仅有的一幢九层高的江西宾馆外,就再也没有比它更高大的楼了。它还是前苏联专家来援建的。八一大桥虽说由过去木质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豫剧之乡”,新密历史上戏曲活动兴盛,演剧习俗以敬老君爷戏和古庙会戏为主,场面盛大。演戏多,戏曲班社多,演出场所自然多。戏台星罗棋布,最常见是戏台与山门相结合的山门式戏台,下有可过人的拱形门洞。截至20世纪50年代,全县尚存古戏台52座,今据笔者实地考察,仅寻得5座可考戏台,其中3座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记载,青龙庙戏台与玉仙行宫戏台未见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5.
水乡戏台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对于绍兴人来说,没了什么样的建筑或许都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唯独没有戏台不行。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人人爱看戏。  相似文献   

6.
今儿个是大年初一,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我们在家里闲得无聊,于是爸爸提议,我们一起去逛庙会. 一路上顺顺当当,人也不多,可一到地坛庙会的天桥上,就看见大大小小的人头在涌动,人们在天桥上缓慢地行走.天桥上下人满为患,道路两旁有警察维持秩序.  相似文献   

7.
逛庙会     
中秋节,爸爸带我去绳金塔看庙会。我们从文庙出来时,发现有一群人在看一座铜像,我想:不就是一座铜像吗?怎么这么多人看呢!我快步走近一看,发现他的眼睛会一眨一眨的,我急忙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是真人扮演的,叫人体行为艺术。”天气很炎热,我能看见黄豆般大小的汗珠从他的头上往下流,但是他一动也不动。大家都被他这种坚强的毅力所感动。我想:我们的学习是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逛庙会$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二(5)班@杨帆远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阴历二月十九,逢徐州云龙山庙会,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凑个热闹,逛一逛庙会,买几件自己最喜欢的木制玩具。这里的玩具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造型简洁的木制兵器和陀螺是男孩子们的最爱;花棒锤、拨浪鼓、小燕车令女孩子们爱不释手,这些玩具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的孩子,最盼望的莫过于农村的集场庙会了,因为在这一天,南来北往的商客,会把一个小镇装扮得比过年还热闹几分。这种日子,足以让孩子们回味好久,而与他们相互交流这一天的收获,也是我的乐趣所在。你瞧,我们班上可热闹啦……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希望工程、普教、高教、职教、普师、单亲家庭、单亲子女、新东方、西部支教、贵族学校、互联网、新概念作文大赛……1990年春天,那是我师范毕业分到新街小学教书的第三个年头。学校还是老样子。一条沙石乡村公路通往不远的小镇,从那公路拐下来,走上一条长满青草的机耕普教·普师  相似文献   

11.
今夜无眠     
“别抢我的灯笼,别抢我的灯笼——”我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四周黑乎乎的,我知道我又在做梦了……湛蓝的天空,繁星点点,银光一泻千里。家乡的小镇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交流会,霓虹灯、广告灯,五彩缤纷,将整个小镇装点得异常繁华,真正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大街上溜达的、购物的接踵摩肩,川流不息。按着家乡的习俗,每个人都挑着象征吉祥的灯笼,火红的烛光映着白绸,欢快地跳动,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闪光的舞龙在街上穿梭。夜,是这样的美,这样的热情,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戏台上,甬剧悠扬悦耳;商场里,百货琳琅满目;小摊边,吆喝此起彼伏。我在一…  相似文献   

12.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水乡戏台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14.
冬奥会的举行,让冰墩墩和雪容融终于可以和墨小宝团聚啦!赶上元宵节,它们手拉手一起逛庙会赶大集去喽.庙会上人山人海,走着走着,冰墩墩发现和墨小宝、雪容融走散了,怎么找到它们呢?宝宝,请你按照灯笼的排列规律,帮冰墩墩走出迷宫吧!  相似文献   

15.
庙会的回忆     
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好久了,但我还是忘不了每年春节的喜庆和快乐。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文,我马上回忆起了去年在老家逛庙会的经历,说起来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中部,有一个叫Dietfurt的小镇,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骄傲地声称自己是巴伐利亚的中国人,这样的称号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之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小镇的居民就开始举行类似中国庙会的化装游行。这样的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他们绝对是土生土长的日耳曼人,其实和中国没有半点儿关系。可为什么他们自称是中国人呢?当地一位居民在自己的博客中介绍,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某地区的主教定期派财政管理员到小镇收税,这时候,小镇居民就都躲到城墙底下不露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狂欢节。这个活动借鉴于在欧美地区盛行的狂欢节.在一年里的最后一天。师生共同无拘无束地玩耍。十一学校的狂欢节活动大牌云集、惊喜连连,半天玩下来,有一种逛庙会的自由感与“闯关赛”的趣味,其中还夹杂着些许温馨与刺激,是我中学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非常幸运的是,我曾经作为校团委...  相似文献   

18.
郭怡 《学周刊C版》2014,(8):150-15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相似文献   

19.
宁静之美     
九月的一个上午,我和爸爸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来到了国家图书馆。这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走过一段长长的阶梯,一进门,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静谧而严肃,车水马龙的喧嚣声都被阻挡在了门外。脚步声显得很突兀,于是我刻意放缓脚步,甚至连呼吸都放慢了。我选择左边的一条路,慢慢向前走去。一路的墙壁上挂着很多山西老戏台的照片。戏台大多残旧不堪,有的在荒凉的山坡上孤独地耸立,几棵黄色的野草在夕阳下被风吹得弯下了腰,为那戏台平添了几分凄凉。我顿时对那沧桑的历史产生了一种敬畏。透过残破的戏台,我仿佛看见了几百年前那里的繁华、喧闹,华丽的戏服,浓妆的演员,听见了婉转  相似文献   

20.
豆汁摊     
花花绿绿的庙会,隐现着一团笑声泪影,男男女女的挤法,有如蚊群蚁团一般的冲动着.有人说“人逛人,鸟逛林”,的确,逛庙的男女永远是具有一种审美的眼光,除了贯彻这种审美的精神之外,其余逛庙会的意义约有二种,便是买物件和吃东西,中国人处处总不能把吃喝忘掉.逛庙永远需要吃喝的点缀,不如此,便好像对不起大腿和老肚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