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时 《收藏》2008,(2):123-123
笔者收藏一枚铜元,正面珠圈内有中心花和直读“中华元宝”四字,圈外上方文字为“福建铜币厂造”,下为“每枚当钱十文”,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星。背面铸有三旗交叉图案,中间为当时民国的五色旗、左右分别为国民党党旗和18星军旗,外围上下铸有英文地名、币名及面值。其直径28毫米,厚1.7毫米,重7.2克,红铜质(见图)。据有关资料记载,辛亥革命后,福建省革命党人宣布推翻帝制,  相似文献   

2.
吴旭 《收藏界》2013,(10):77-77
在花钱的百花园中,有一种不但以厌胜钱的面目出现于集藏者视线中,也以另外一种身份存在,即赌场中的筹码币。笔者多年搜求,仅获二品。背均"一二三四"。面文略不同,其一(图1)为中华民国背"一二三四",直径21毫米,重3.4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3.
王际朝 《收藏》2008,(9):113-114
五十两银币试样币 《中国西藏地方货币》P159页“恶文果木”(五十两)银币试样币为1951年(藏历第16饶迥第25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该币直径34.56毫米;厚度3毫米,币重26克。  相似文献   

4.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5.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2):83-83
该币(见图)直径30.3毫米,内厚1.4毫米,青铜材质,由于粉化较重,故重仅5.9克,比重很小。说它比重小,是比较得来的,请看《收藏界》2009年第4期第86页,"两甾"钱直径29.3毫米,厚0.5毫米,重达4克。两者厚度比为1.4:0.5.  相似文献   

6.
何寿松 《收藏》2011,(1):100-101
笔者旧藏中有一枚诸葛商会的锡币。该币直径27毫米,厚2.2毫米,重约9.2克,无穿,正面为“民国二十八年·壹分”,背为“诸葛商会·临时流通”字样(见图)。该币轮脊周正,字体清晰,币文为隶书。近来笔者从藏友处又见到了一枚相同的诸葛商会锡币,其大小、厚薄、字迹清晰程度与所藏相当。  相似文献   

7.
崔兆年 《收藏》2006,(12):103-103
2001年青海省海西州香日德镇3公里处,在一座抢救性发掘的吐谷浑墓中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见图)。金币直径14.5毫米,厚0.5毫米,重2.36克。此枚金币正反面均磨损得比较严重,币边缘上下对称穿有二孔,但币面的图案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8.
一枚老玉币     
严志清 《收藏》2015,(7):67
笔者家藏一枚五铢老玉币(见图),品相完好。其玉色青白夹杂黑斑,年代看似较为久远。直径27毫米,穿孔5毫米,外缘边宽2毫米,厚5毫米,重9克。玉币正面有篆书"五铢"两字;背面有太阳、月亮图案,寓意日月光华、天长地久,持有者将一生幸福、吉祥如意。玉币边缘  相似文献   

9.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0.
陈联廷 《收藏》2009,(11):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安南(今越南)所铸“明德通宝”花穿钱,背文为草书“万寿”二字。直径25毫米,重5.5克(见图)。生坑绿锈,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1.
耿毅 《收藏》2015,(5):78-79
笔者藏有一枚老上海代用币,光边,直径24毫米,厚1.3毫米,重5.5克。正面内圈中为"20"面值,省略分值单位,其外有正圆线围绕,中间一条竖线又分成二种背景底图,直横线、菱形线交错有致。外廓马齿内法文"18-20 RUE CHU PAO SAN""SILVER DOLLAR BAR",即"朱葆三路18-20(号),银元酒吧"(图1)。  相似文献   

12.
刘红俊 《收藏》2006,(2):100-100
我的收藏是从古钱币开始的,其中不乏珍品,如包金贝、天启背二银钱等。一枚直径2.4厘米、穿径O.8厘米、厚仅0.5毫米、重2.1克的宋代元丰通宝小平钱(见图)也是我的珍爱。  相似文献   

13.
王舒乙 《收藏》2014,(6):119-119
该金币出土于一座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墓葬中,其通体由黄金薄片锤打而成。直径38毫米,厚1毫米(见图);正面图案为单面阴打,钱文“早生天界”呈珠点状打制,中间凿有方孔,方孔四周分别饰有双重四决纹,外层末梢有卷草纹。根据其形制风格判断,该币当属厌胜钱一类,由钱文含义可知为墓葬随葬的钱。  相似文献   

14.
从这枚大钱(见图)钱文特点及铸工精美两点看,只能判断它是盛唐之物。币径为37.2毫米,厚2.7毫米,重22.1克,币材呈白色,绿、红、白诸锈与黑色包浆浑然一体,牢结于表面。此币是否镶嵌币?有两点可证明它不是:一是钱体表面无镶嵌痕迹,二是此币厚达2.7毫米,若要镶嵌,必须先用两枚"开元通宝"粘贴在一起,方能镶嵌,而本人细察此钱孔壁,无任何粘贴痕迹。  相似文献   

15.
王际朝 《收藏》2007,(1):133-133
1948年至1952年(藏厅第16饶迥第22年至2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的“九郭”镀银铜币,直径32.5毫米,重16.5克左右。表面镀银,当银币使用。“九郭”即藏语“十两币”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陈传银 《收藏》2010,(11):122-122
民国时期镌有暗记的银币,以贵州省制造的汽车银币和竹枝银币最为特色。 民国17年(1928年)贵州省政府造“汽车银币”,直径39毫米,厚2毫米,重26.5克(图1)。  相似文献   

17.
陈传银 《收藏》2009,(11):120-120
笔者数年前集得一枚“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江南省成立银元总局后的初铸币,因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银币。该币直径40毫米,厚2毫米,重26.51克(见图)。该银币直齿边,表面有轻度磨损,为保留原包浆,故未作除锈清理。其正面由S纹组成的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圈外上方自右至左为“江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两侧分列六瓣花星。背面中间为“珍珠龙”图案,龙背长刺,龙外无圈;上下均有英文字母及面值,两边亦有六瓣花星;边纹则与“珍珠龙”版相同。其成色符合标准,包浆入骨,色泽自然,找不出作伪之嫌疑。  相似文献   

18.
李智信 《收藏》2011,(5):116-116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银币,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银币已经推广使用。其中德拉克马银币有4种,面值为1、2、4、10德拉克马。以1德拉克马重4.37克为基数,2德拉克马重8.74克,  相似文献   

19.
林文君 《收藏》2009,(5):123-123
2009年春节期间,一位泉友在市区一家金银加工铺里收到一枚大银币,让我为其鉴别。拿到这枚大银币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是一枚古丝绸之路上中亚地区阿拉伯国家萨曼王朝的钱币,此币直径40毫米、重4.9克,属于萨曼王朝鼎盛时期所打制的钱币(见图)。  相似文献   

20.
戎畋松 《收藏》2018,(1):22-23
明代金银钱甚为少见,尤其是面文与正用品年号钱一致的则更为难得。近见一枚"天启通宝·金五钱"的金钱(图1),颇为特殊。其形制与铸造风范与流通钱类似,圆形方孔,外缘整齐,内郭规矩,地章平坦,制作十分精美。只是背面穿口上方有一"金"字,穿右侧为直书"五钱"。是钱直径约为38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8克;经检测,成分为金52%、银47%、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