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等腰三角形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许多重要性质和应用.尤其是当顶角是直角时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又具有更多更重要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高线的平移在解题时可以产生神奇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期末综合复习课中,教师常会因为知识点的简单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厌烦,也会因为盲目让学生刷基础题忽略了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总是“讲练结合”,导致课程主体在老师而非学生,学生没有学习的内驱力,依旧是“知识不明,思路不清,错题照错,勤而不精”,所以到底该怎样调动学生去发现,探索,思考,归纳,总结呢?笔者以正方形为背景下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例,通过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正方形有关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依据孟德尔经典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棋盘格法或分支法得到F2的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基本情况及其比例。但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画图解、记数、判断,才能知晓确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果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就不需要画遗传图解,只是简单画个三角就能迎刃而解,因为该三角形里蕴涵着一系列规律的变化,可识可辨,易识易记。下面,笔者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5.
旋转变换是几何图形中的一种基本变换,往往与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函数等知识建立联系.已成为近几年探究问题的热点和亮点.解答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较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旋转问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有这样一道试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使用的三角尺中,一块是含30°角的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是含45°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两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在△ABC中,若AC^2+BC^2=AB^2,则∠ACB=90°.除此之外,文[1]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另三个判别条件,为便于读者学习,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例1(2005年陕西)如图1是用12个全等的等腰梯形镶嵌(密铺)成的图形,这个图形中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与下底长的比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下面就结合2009年的考题,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勾股定理的主要考点,供同学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与等腰梯形相关的问题,有几种常见的辅助线,这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平移一腰,把等腰梯形分割成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几何综合题往往是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材料。各种奇思妙想也常常让学生赞叹不已,但同时也感到遥不可及,不知灵感、方法从何而来。其实,即使问题的解法有千条妙计,但就其思想而言也必有一定之规。只要能找到这一定之规,那剩下的也只是天马行空任我行了。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体会如何用一定  相似文献   

14.
<正>解(证)平面几何竞赛题一般都要添辅助线.添辅助线的目的是构造新的图形,把题目中的条件(或者部分条件)转化到新的图形中,运用熟悉的图形性质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下面举例说明,利用特殊角或边之间的特殊关系,添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竞赛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等腰梯形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分成四个全等图形,大抵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中学理科》2007,(11):53-55
要点复习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____、____互相重合;  相似文献   

17.
图形的变换     
2要点剖析2.1图形的轴对称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相似文献   

18.
如图,△ABC的最边长为AB,圆O是内切圆,切点分别是D、E、F.△ABC是直角三角形←→SABC=AF·BF. 证明:设AE=AF=x,BF=BD=y,CD=CE=z,p=1/2(AB+BC+CA)=x+y+z.  相似文献   

19.
在Rt△ABC中,AC=b,BC=a,斜边AB上的高为h,则1/h^2=1/a^2+1/b^2它有点类似于勾股定理,加以推广,即得类似于正、余弦定理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过程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过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若沿着由条件到结论的方向进行思考寻求解题途径十分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时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对题中条件与结论的观察、比较和联想恰当地构造出一个能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