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曹植诗歌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歌题材广阔、抒情真挚、风格绮丽,创作既体现时代风采又别具一格。形成这种诗歌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诗人本身生活多变,命运多舛;二、诗人的个性和文人气质;三、民歌的熏陶和自身的开拓;四、文化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唐代咏物诗中的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蝉在唐代咏物诗里是个极有趣的主题,初盛唐诗人对它关心甚少,中晚唐诗人对它宠爱有加。这一现象的历史文化蕴含在于:它表明了审美理想与时代心理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诗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一、主题说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寄南山,归隐园田,这种志趣,不只内化在了唐代诗人们的心中,更时时回旋在唐诗的创作当中。但是,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南山”背后,掩藏的是诗人们不同的情愫:有人确是情爱“南山”、身归园田,如暮年时的王维、白居易;有人则是仕途踬踣、放浪“南山”,如失意时的李白、杜牧;有人只是意寄“南山”、示其高洁,如早期的丘为、孟浩然;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 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加明白:“今俗以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食粽祭屈原,寄托了人民对爱国诗人的敬意和哀思,故千百年来约定俗成,并广为传播,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主题说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寄南山,归隐园田,这种志趣,不只内化在了唐代诗人们的心中,更时时回旋在唐诗的创作当中。但是,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南山”背后,掩藏的是诗人们不同的情愫:有人确是情爱“南山”、身归园田,如暮年时的王维、白居易;有人则是仕途踬踣、放浪“南山”,如失意时的李白、杜牧;有人只是意寄“南山”、示其高洁,如早期的丘为、孟浩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趣闻     
胡德兴  李喆  杜沛红  任静 《科技文萃》2001,1(6):161-16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它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主要有: 梁.吴钩《续齐谐记》称为,端午节是专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石沉于归汩罗江,楚人哀其死,于是用赛龙舟和包粽子的形式来怀念他。  相似文献   

8.
感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是古代中日学中同样常见的主题,区别在于:中国诗人的忧思更多地与现实政治、人生境遇相连;日本诗人的忧伤则更多源自于自然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自然风俗物的感怀与生死忧思的萌发交汇、融合亦是中日学共有的艺术思维方式,所不同是;中国诗人凸现自然的永恒、宁静、万古不易的品格,以之与生命的短暂、脆弱构成反衬;日本诗歌则关注自然的变易、飘零、毁灭,在物我命运同一体验中追求主体生命意志的高扬。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的使古诗文教学立足于文化的平台上?笔者认为,通过专题或主题的设置搭建文化平台,在这个文化平台上进行多层次开放性的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策略。使古诗文教学植根于深广的文化根源之中,在广度上由专题诵读、主题课堂、鉴赏活动而形成文化的序列;在深度上依据一定的专题或主题作文化上的细品深究,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姜本红 《现代语文》2005,(12):33-34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当诗人驻足水边,凝望江河湖海的水面时,或激昂奋进,歌豪迈慷慨之志;或凄苦哀怨,叹伤感失落之意;或情意绵绵,颂人间天上之情。水激发诗人的壮志,抚慰诗人的心灵,净化诗人的情感;诗人则赋予水以不同的情感和不朽的灵魂。那一旨首闪烁着生命之源的诗歌,就像源远流长的水,  相似文献   

11.
用玫瑰比喻、象征爱情是西方各国诗人的钟爱。然而,不同的创作风格使同一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迷人景象,折射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国家七位诗人对玫瑰的描写,从中可以发现在同一主题下,由于诗人创作风格和视角的不同,玫瑰各异其姿。  相似文献   

12.
五月,有关劳动、有关奋斗的话题自然延伸出来;五月,离勾划着红圈的毕业日子又临近了一步;五月,我们开始收拾行囊,即将踏上自己青春的旅途,一段奋斗的旅途……  相似文献   

13.
"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这是五月天的歌,但我更喜欢称其为"诗",因为五月天就是一群"诗人"。彩虹、夏风、五月都是梦幻而又美好的东西。而五月天仅仅用两句歌词就把这个奇妙的梦境呈现出来了,让人不得不爱。  相似文献   

14.
那年端午节,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一家人就早早上了路,回农村老家过节去。两部自行车,妻一部,驮着大包小包的节日食品;我一部,前杠坐着小女,后架坐着大儿,我们在田间的土道上慢行,满眼绿色,心旷神怡。儿子问:“爸爸,端午也可写成端五,对不对呀?”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会咬文嚼字了。我说:“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节、端阳节。”女儿问:“爸爸,我们幼儿园老师说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儿子抢着回答:“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就把粽子投进江里,把五月初五定为节日。”我补…  相似文献   

15.
诗人     
诗人张诗剑(香港)诗人是天空胸中悬着日月闪着雷电飞着彩霞洒着雨露泻九天银河去跨越白发秋风诗人是海洋肚里可以撑龙船亮着珊瑚漂着蕙兰荡着离骚卷着狂澜去追回诗魂一九九五年五月作者简介:张诗剑,香港诗人、作家,香港《文学报》主编,香港作家联会理事诗人张诗剑(...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养成积累、背诵古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五月写诗     
在五月写诗泼,鉴般泉涌的是火火苗烧着了振翅高一飞的清晨季节因此浓烈我醉在五月的怀里做一次飞翔之梦在五月写诗开j通一条思乡的小河紧闭的百叶窗上渔歌泛起从鱼网中挣脱在诗人的思维里筑巢在五月写诗雨水浸透了听有意象种种情绪被五月脱掉修饰的外衣赤裸的灵魂屹立于五月的幻梦在五月写诗清新而雄浑留下望秋的思绪在五月写诗@张康喜$安徽省舒城师范“梦苑”文学社!学生  相似文献   

18.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