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敢担保,天下的孩子有一点都是一样的: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又万分沮丧的时候,一定都厌烦父母的绝招——火上浇油。像我这样有切身体会的孩子,时刻等待着出气之日。终于,机会来了……最近,妈妈厂里对职工进行质量管理学习的考试。我第一次领教妈妈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方法,心太软的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看着妈妈心急如焚的样子,我预感这可能是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机。几天后,她去参加考试了。那天中午,我早早地伫立在眺望台上——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 师: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心的启迪、智的哲思,值得我们一遍一遍反复诵读.今天我们将一起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我们今天的品读能读出不一样的情味,不一样的思考. 二、重回乐土,忆乐事 师:大家还记得大致的情节脉络吗?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屏显.) 随母归省→乡间生活→(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师:作者用一句充满感情的话概括了那夜的戏和那夜的豆.你能浏览课文找到这一句吗?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社戏》,无论从篇幅还是从语言讲,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是较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大纲要求),理解小说的中心,领会作者的感情,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社戏》是鲁迅先生为数不多的以抒情写意的手法表现农村美好意境,表达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小说.《社戏》所表现江南水乡诗情画意之情境与《故乡》《祝福》等小说所反映荒凉落后的农村生活及揭示人性之劣根是迵乎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捕捉"《社戏》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鲁迅《社戏》这样的经典小说,差不多每一个字、词、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千百人的反复咀嚼。现在要“重读”,而且要读出新意,确实不易。于是我试着“捕捉’’鲁迅精椽笔中的亮色,作为我对鲁迅的万千敬仰。  相似文献   

8.
杨娅妮 《考试周刊》2010,(49):34-35
《看社戏》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几次看社戏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艺人们漂泊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反映出乡土文化的真实与厚重,流露出作者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低层民众的关注与同情。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社戏><绝唱>两课教学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0.
《社戏》是鲁迅先生前期颇具童心的小说佳作.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过去已有不少同志对它进行过分析和评论.这里我仅就目前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节选的《社戏》一文浅谈几点看法.一、《社戏》的主题思想《社戏》原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写“我”在北京两次看中国戏的情况.在当时中国的戏园里,“我”得出了“不适于生存”的结论.后部分是写在农村看社戏的情况,那是妙趣横生,其味无穷的.有的评论文章认为,小说的前部分应该是重点,因它体现了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中国的揭露与抨击.而现在中学语文课文里所节选的却是原文的第二部分.这就涉及如何归纳主题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是有选择的,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经过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的学习、行动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先天具有的,是在教师的"导演"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情"的范畴.汤显祖特别强调"情"的作用,认为创作者是"为情作使",强调"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他宣称他的"临川四梦"都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产物.汤显祖正是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主张,构成了他的戏剧观与文学观之核心.  相似文献   

13.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学习生物方法,包括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课后复习巩固、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 ,换言之 ,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 2 1世纪中 ,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 ,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 ,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 ,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 ,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 ,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 ,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 2 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蓝瓶子"实验的过程原理及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针对教材上原实验方法之不足,设计了合理的改进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授之以鱼”的方式。其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习方式是“听讲→背诵→练习→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授予学生,而学生的任务是如何把老师授予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并在考试时准确无误地“克隆”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不与此有关。“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7.
周立平 《天津教育》2021,(11):65-6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变化,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让学引思”的引入,要求教师让渡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思考,而这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让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简要分析“让学引思”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对“让学引思”的实践方法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8.
“原则加例子”是延用多年的老教学方法,它普遍地适用于几乎所有课程,尤其是对以抽象为特征的哲学课,该方法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笔认为,适当举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有感性形象的东西去把握带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道理,从个别中认识一般,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抽象思辨能力。然而,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防止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只要态度严肃,方法得当,该方法必将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所欢迎。  相似文献   

19.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的操作要点一、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二、制订出具体体现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三、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四、重视学生能力水平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成长进步的规律。同时,它也是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