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据流挖掘是目前新一代数据挖掘研究中的热点,而数据流频繁模式是影响数据流挖掘算法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虽然目前有许多工作针对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算法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详细讨论了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的四种主流算法,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EFI发动机的构成中,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对传感器参数的诊断方法多数偏重于开路与短路的检测,虽然也有采用数据流检测,但相对较少使用,整体综合检测手段比较单一.这样对传感器参数的非正常改变给发动机带来的影响及其原因等缺乏系统的分析,容易对故障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将着重对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力负荷对不同流向曝气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考察了水力负荷对上向流和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向流受水力负荷变化影响较大,适宜在0.5m3/(m2.h)~1.7m3/(m2·h)的负荷内运行,而上向流在较大水力负荷范围0.5m3/(m2·h)~6.Om3/(m2·h)下运行仍可保持良好的去除效率.运行条件导致的曝气生物滤池内生物膜特性的差异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梁春林 《内江科技》2007,28(4):105-105,116
在网络流媒体应用过程中,由于Internet是一个无连接网络,只提供一种尽力传送的承载业务,并不保证向应用数据流提供所需的带宽,也不保证数据流的传送时延和丢失率等质量指标.因此,如何提高网络流媒体的实时通信性能,确保通信的服务质量,是网络流媒体通信业务领域的关键技术要求,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5.
数据流作为电控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系统工况的轻微变化都会在数据流上反映出来,这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提供了便利,不同汽车的电控系统决定了数据流参数的具体内容。阐述了数据流的类型和分析方法,并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常用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杰  赵峰  孙曰瑶 《情报杂志》2012,(9):163-168
多变量数据流精确分类问题是当前数据挖掘与信息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群体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依赖于从单个流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没有考虑数据流内以及数据流间特征的相互依赖关系.基于此,借鉴生物信息学中基序查找的方法,提出了长期频率和逆文档频率的分类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每个输入流都转化为符号序列来描述信号变化特征,并将符号分为长度不同的块,以便更有效地提取基序;通过计算基序的频率、长期频率与逆文档频率的权重,用以衡量不同输入多变量数据流的基序之间的时序关系,并利用了基序与时序关系实现了对多变量数据流的分类,从而确保了多变量数据流分类的准确性,仿真实验的结果也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数据流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对象,近年来成为了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文章首先比较了数据流聚类分析和传统的聚类分析的一些不同点,然后对目前几个典型的数据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数据流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不确定性数流的概念,以及数据流的来源。针对近年来不确定性数据流挖掘分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上述工作将为不确定数据流的管理、分析和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雪春 《科技广场》2009,(11):45-47
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制造环境下虚拟企业信息集成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的网络制造系统的数据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网络课程中的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关键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图,介绍了ASP.NET的技术优势,并设计了应用ASP.NET技术开发一个高效、可靠、通用、基于信息资源建设规范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方法与技术,以解决同类型网络课程所面临的教学资源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裂隙化岩体广泛存在于地表浅层,为主要的地下水渗透介质之一,而裂隙网络构成地下水及溶质在裂隙化岩体中运移的主要甚至唯一导水通道.根据图论知识将裂隙网络概化为非连通图,采用图这种数据结构表示三维裂隙网络数据.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识别裂隙化岩体中沿水力梯度方向的渗流路径,剔除对渗流无贡献的裂隙,可明显缩短裂隙网络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计算时间,使大尺度裂隙网络渗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构建专利与创新方法相衔接的桥梁性信息结构模型,将专利法律性文献信息转变成面向不同技术路径识别的权利地图,加强专利情报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企业提升战略机会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依据TRIZ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不同路径的对象信息需求,将专利信息提取为权项结构流、技术问题流、功能/效应/价值流、功能模型流、属性流五类不同的信息结构流。其中,权项结构流将法律制度约束的专利文字信息转换成可视化图形结构信息,其他四类信息流分别与问题重构、功效查找、功能裁剪、技术冲突重构四条创新设计路径匹配。[研究结论]提出的专利信息分析“五流”模型面向关键专利或专利组合的制度约束,助力创新型企业充分利用关键专利文献信息,实现专利规避设计、提高创新性方案战略机会的有效识别。最后通过构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专利的五流模型挖掘出不同路径的创新战略机会,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引入子网络概念进一步划分项目群结构。将同一个承包商所承担的项目构成一个子网络,据此构建项目群子网络。分析了奖励机理,指出合同项目提前会对自身工期、所处子网络工期、紧后和后续子网络开工时间以及项目群工期等产生影响。分别讨论了在关键路径以及非关键路径上子网络内合同项目工期提前和子网络间工期提前奖励情况,并据此构建了项目群工期提前奖励模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控制流路径分析的隐藏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有针对性地选取与恶意代码相关的敏感路径并动态记录其执行过程的控制流路径,然后采用基于调用层次树匹配的异常检测算法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从而检查出系统中隐藏型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隐藏恶意代码,具有高检出率和低误报率的特点,适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内的隐藏型恶意代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97-1407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流动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路径影响知识的流转,进而对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形成机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流动路径的解释囿于微观心理和宏观市场/制度两个层面,本研究从网络中观层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路径,探讨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影响。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对通信行业5名科技人才样本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存在知识路径和社会路径。其中,知识路径包含了知识关联性路径和专业化路径,关联性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间的关联性,影响力来自于匹配效应、网络效应和增值效应;专业化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模块化所导致的知识专业性,影响力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效应。社会路径则包含了社会联系性路径和认知一致性路径,社会联系性路径源于社会联系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牵引作用,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别起到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和多样性的人—职信息的作用;认知一致性路径源于知识互动所需要的共同认知框架,影响力来自于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6.
郝杰 《大众科技》2012,(2):18-20
为了得到带有异常处理结构的切片,文章从传统控制流图到系统依赖图进行了层层改进,给出了构造系统依赖图的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得到精确的程序切片。该方法可以处理因为异常结构而引起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基于异常传播的程序依赖性分析的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适用复杂流场五孔探针的研制与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段拟合并对不同参数阶次进行优化建立了五孔探针数学模型,在利用非对向自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计算机数据实时采集和处理程序,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数值精度,该程序提高了测试速度,保证测试精度,满足了复杂流场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impact research through an impact research study of the program of fun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in small and meduim-sized firms launched by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This impact analysis study is one of the first of its kind to be conducted in technology policy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t is mainly devoted to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cceptance by the firms involved of the funding program; relevance of the program to 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ffects on R&D personnel and R&D activities;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firms;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gram. Impact analyses need to go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shallow technocratic incidence analysis studying only effects the funding program is assumed to have. Such solidly based impact analysis is possible only if also the basic aspects underlying the funding programs can be reviewed critically and verified empirically.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riterion is demonstrated 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the funding measure on the innovative activities of firms. Typ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mpact anayses are insufficient access to the data required, shortcoming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o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weaknesses inherent in the formation of indicators on a s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with a sufficient degree of operationalization. It is shown how far these problems make themselves felt, and are partly overcome, in this impact analysis. In particular, the early inclusion of evaluation aspects in the conceptual phase of the funding program has established comparatively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is impac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相似文献   

20.
陈广仁  唐华军 《科研管理》2018,39(12):113-122
本文依托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结合供应链的“四流”价值流要素,构建供应链服务行业的价值链模型,接着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视角,应用探究性和案例性研究方法,对供应链企业从创新战略与创新路径两个维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最后以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在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方面,企业可实施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大价值流管理创新战略;企业可遵循专业性精深创新和综合性拓展创新两条路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以其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以及依托其在所属行业的价值链模型作为参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