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礼海波 《教学研究》2000,(4):327-328
依据燕山大学的周边环境,结合高职办学的特点,本着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导思想,分析探讨了燕山大学发展高职教育的可行性,并对其专业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燕山大学招生工作处再次荣获了河北省本科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殊荣。燕山大学共有59个本科专业,9个高职专业招生,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录取一般本科新生4012人,在7个省录取高职专科生702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燕山大学发展历程及概况;重点以2005年网大及2003年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分层聚类分析,将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下所得到的燕山大学综合评价得分排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燕山大学的竞争力现状及制约因素;文章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燕山大学竞争力,促进燕山大学发展提出了若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河北省省委副书记赵世驹、常务副省长郭庚茂以及省教育厅厅长刘永瑞、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亲临燕山大学视察。在一个小时的访问时间里,李岚清副总理认真听取了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聂绍珉、校长王益群的汇报,了解了燕山大学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思路,并重点就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燕山大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燕山大学学校简称"燕大",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2006年,国防科工委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2010年,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  相似文献   

6.
简讯     
日本小牧市代表团访问燕山大学1999年10月12日,以鸟越忠行市长为团长的日本小牧市代表团访问燕山大学。同行的还有小牧市驹泽大学校长大久保治男等四人。王益群校长亲切会见了该代表团。经友好协商,燕山大学与小牧驹泽大学达成联合办学协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燕山大学图书馆的实际,对燕山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的基本条件作了介绍,分析了现有的信息服务工作,总结其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12日,燕山大学团委喜获佳报,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被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校团委书记滕国生对获此殊荣表示: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努力为燕山大学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10日-11日,来自全国各地180余所独立学院的300多名代表汇聚河北省秦皇岛市全国人大北戴河休养所,召开了“2006年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暨独立学院峰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主办,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承办。来自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厅、秦皇岛市政府和燕山大学等单位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专门发来贺电。燕山大学里仁学院院长韩德才主持了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秦皇岛市副市长李秦生、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阎春来分别代表燕山大学、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和河北省教育厅致欢迎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代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王立人就本次峰会的主题、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发展态势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发表了讲话。应邀参加会议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就《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作了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晋峰作了题为《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及独立学院发展态势》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围绕独立学院评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师资建设与待遇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还参观了充满现代气息的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相似文献   

10.
燕山大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40-142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至秦皇岛市。1997年1月更名为燕山大学。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经历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时期的探索和发展,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逐步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蕴涵在他的朴素的而富有哲理的生活教育论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在当今人类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生产、生活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加之开放教育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上取得显著成果,开放教育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切入点和结合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个人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肯定。通过对开放教育的再认识,深入剖析开放教育的历史根据和自身系统化的教育特点,总结出开放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体现教育平等和个性化教学对于人才培养不可磨灭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试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一项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客观地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特别是小学生,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使教育达到预期目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语境",指站在终身教育的概念、观念下或是理论视野,立场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意志等基点上研究成人教育话题。涉及到终身教育语境释义,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语境下的成人教育认知,终身教育语境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等。文中还就一些核心概念作了辨析,关键理论和知识作了引述,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对策和建议。认识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一种世界观。成人教育是它实实在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高等学校实施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需要摆正国防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位置,处理好国防教育同其他教育之间、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和行为课程之间的关系,坚持多种国防教育形式,着力提升国防教育的品位,以促进其更加蓬勃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视角的农村职业教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妮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109-110,125
农村职业教育是真正的“平民”教育,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丰富教育公平的内涵有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以教育公平为指导思想,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需要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等等。  相似文献   

20.
徐冬青 《中学教育》2011,8(1):32-35
社会的教育基础由教育标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组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基础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反之,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导致教育基础或快或慢的变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本文从自主招生与中国社会教育基础变革的关系角度,提出应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从"纵向配置"向"横向配置"、从"各管一段"向"有机衔接"。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与大学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