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育在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中,有着独特作用,即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选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具有充沛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应激”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恩然 《精武》2012,(6):37-38
要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做为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和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体育课中加强多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在学生大脑中积累更多的“相似块”,能以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相似的意识和能力。抓住学生好奇和求新心里,培养学生相似联想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曹岑 《体育世界》2007,(10):64-65
培养学生能力应作为整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增强学生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同步提高。培养学生能力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机会,改善心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我,以更好地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掌玉宏 《体育世界》2008,(11):108-109
本文通过对高校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的相关研究分析后发现:高校在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上具有专业师资队伍、设施完善、实践机会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专门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锻炼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差等不足。针对高校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的优势和问题,本文从基本技能、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等方面进行尝试,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 ;在战术教学与训练中培养战术思维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在体育实践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培养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大学生掌握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相关研究分析后发现:高校在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上具有专业师资队伍、设施完善、实践机会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专门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锻炼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差等不足。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优势和问题,本文从基本技能、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体育专业武术课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阐明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对学生能力培养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群众体育工作中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省级群众体育工作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群众体育工作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群众体育、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指出“十大关系”的重要性,力图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体育媒体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国体育媒体的现状、作用以及我国媒体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我国体育媒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有效资源的条件下,我国体育传媒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它将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建议以体育媒体业的市场化为切入点提出我国体育媒体业的发展战略。指出我国体育媒体业应朝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并主要从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方面探讨体育媒体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外体育组织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课外体育组织是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的群众体育组织 ,具有个性化和自由组合的特点。它是吸引广大学生按着自己意愿、兴趣爱好和情感取向 ,自由组合自觉进行锻炼活动的改革创新的组织形式 ,具有很强生命力。实践表明 ,大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培养和提高其体育意识和能力 ,对于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多角度论述了民族主义对我国体育的影响,认为民族主义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一个支点;是竞技体育成绩提高的一个动力;并且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但狭隘民族主义会造成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并形成或加剧体育中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康复体育的研究,在大众体育领域里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甚少。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学角度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作用和特点进行研究。认为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有助于小康体育的实现,是建设小康体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大力提倡,全面扶持。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群众体育所处的发展背景而进行战略设计和道路选择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分析群众体育变迁与转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促进模式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群众体育的阶段性归属问题。分析认为,公共政策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制度化与模式化作用、彰显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提升需求与实践空间以及有效的"上游干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双重阻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GDP水平偏低,导致大众体育消费的有效消费不足;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人口众多与设施场地总量不足的矛盾: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阻力。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职能转变缓慢,体育消费市场的实物消费远远大于体育劳务消费,则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观阻力。提出了在双重阻力作用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建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目的是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在界定理论建构涵义基础上,以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按照现象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建构的思路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3届奥运会均遭遇不公待遇,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体育中地位不高权力不大,认为决定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体育中地位和权力(因变量)的因素应包括国际体育组织任职(自变量)、体育国际传播力(自变量)、体育话语体系(自变量)、体育外交能力(自变量);据此抽象出其共性,即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组成要素;据此确定的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影响力,被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命题,即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建构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呈正相关。最后对建构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存在的局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作为主要维度,基于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省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竞争力进行排序、评价、分层。研究发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在省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体育竞争力强省和弱省之间的鸿沟已经初显;体育竞争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省域体育竞争力由强至弱的三个梯队在地理区位上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之势。由此,需要对中西部省份的体育竞争力建设问题高度重视,避免因省域间体育竞争力差距的扩大阻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体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文化现象,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文化目标之中。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我们正确认识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定位,深化体育事业的改革,协调“两个战略”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