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物体的热胀冷缩》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气球和老师提供的烧瓶、热水、冷水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带的气球都比较大,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烧瓶内的空气受热后很难把这么大的气球“胀”得明显鼓起来,学生把求救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有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有关教参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口瓶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气球的鼓起至微,很难观察,极易失败。其原因是一方面热水与室温间的差别太小,由热胀引起的体积增大量必将也很小;另一方面气球由瘪变鼓其体积变化量却很大。这样,烧瓶中气体的膨胀不能使气球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课的试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们知道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都设想水和空气也是这样,并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设计了用小气球封住空塑料瓶的瓶口,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放入热水中,小气球就会鼓起来。(如图1)放入冷水中,小气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图2)当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七实验小组的同学惊奇地向我反映,他们的小气球…  相似文献   

4.
《热胀冷缩》这节课的教学中,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气球的鼓起至微,可见度很小,其原因是一方面热水与室温间的差别很小,由热引起的体积增大必将也很小;另一方面气球由瘪变鼓其体积变化量很大,烧瓶中气体的膨胀不能使气球明显地由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科学课上,王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因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于是大家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装满水的烧瓶,然后把烧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通过观看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来探究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中,有一个“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有细玻璃管的胶管塞紧瓶口,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再将上面的装置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教学用书》中讲:“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水柱下降。说明水有热冷缩的性质”。然而,我在上这节课前,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热胀冷缩》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中采用的材料是玻璃烧瓶。因学校没有很多烧瓶,于是我临时请学生准备空酸奶瓶和吸管(此材料很易收集),待上课时,我让学生把灌满红色水的酸奶瓶插上吸管,先放入热水中,红色液面迅速上升,学生得出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就顺着吸管上升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把此装置放入冷水中,奇怪的事发生了,全班12个小组,有10组的吸管液面非但没下降,反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材自然第八册第十八课《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中,重江介绍厂气体的热胀冷缩,课文中讲了几种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现在我介绍一种更简单的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拿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球身沾些水(目的是封闭好瓶口),放在一个烧瓶的瓶口上,这时观察乒乓球是一动不动的。然后用双手捂住烧瓶瓶身,给它“加热”,不一会儿你将惊喜地发现,乒乓球在瓶口上慢慢地转动,并且从烧瓶口处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如果你不给烧瓶内的空气加热会不会有这种现象呢?稍加思考,学生会很容易说出,由于气体…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一所学校观摩“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时,看到学生都在按教材提供的方法做实验:先在锥形瓶口套一气球,然后将锥形瓶分别放在热水、常温下的水、冷水中,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化来证明瓶中的空气确实发生了热胀冷缩。有几组学生看不到实验效果.授课教师就着急地说:“为什么不先在锥形瓶中装点水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热胀冷缩》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科学老师,她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液体(水加红墨水)的烧瓶,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伸入瓶中的液体内)。上课过程中,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各组分别将烧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慢慢地上升,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又慢慢地下降。第三小组却意外地发现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且从玻璃管中冒了出来,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下降得也非常快。实验结束后,这个小组把这一现象作了如实…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 .认识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2 .学会设计和操作气体有热胀冷缩的实验。3.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主动探究的习惯。课前准备 :1 .教师演示材料 :热喷泉实验装置、瘪乒乓球、烧杯、热水、投影仪、投影片 ,实物投影仪。2 .分组材料 :水槽、热水、平底烧瓶、小气球、纸质饮料盒、透明胶纸、剪刀、滴管、带有玻璃弯管的胶管、小锥形瓶 (内装少许红水 )。培养皿 (内装少许肥皂水 )、集气瓶、小毛巾、酸奶瓶、玻璃注射器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  相似文献   

12.
易拉罐装饮料是很多人喜爱的饮料之一,而废弃空罐对于科学课来说还是个很不错的课程资源。用途一: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空罐稍许压扁,使里面的空气被挤掉一部分,然后将口用胶密封好。实验时只要将它放入热水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2课《压缩空气》中第一知识要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有一定的体积 ,而教材中安排的2个实验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 :一个大漏斗 ,橡皮塞 ,平底烧瓶玻璃管 ,气球 ,烧杯 ,水。2 操作 :第一步 :用带有漏斗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堵住玻璃管的上端 ,用烧杯往漏斗里倒入适量的水。讨论 :为什么漏斗里的水流不到烧瓶里去?实验现象明显而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空气占据烧瓶里的空间所以水流不进去。第二步 :用气球(里面没有空…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教材内容选好演示器材 1.选择演示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要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选择的器材要能清楚地显示出需要观察的现象。如《气体热胀冷缩》,选择仪器时,我用250ml大烧瓶,在瓶口上套一个红色气球。当气体受热时,气球鼓起来,气体遇冷时,气球变瘪。由于仪器大,观察对  相似文献   

16.
热胀冷缩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度又极低,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我们利用各种实验材料,作了多方面的尝试。1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用一个吹过的气球,吹一点气,使其在半瘪的状态,然后将其浸入热水中少许,取出,气球比原来鼓胀多了。是什么使气球鼓起来了,结论不难得到,是气球内空气的热胀效应造成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在冷水中稍浸,球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则为气球内空气缩小的原因。如图1所示。2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我们也可利用温度计模型来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不仅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18.
《物体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是运用研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探究的,教材通过一幅插图,示范了钢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实验操作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做钢球穿环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不适宜分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规律是从众多的可重复出现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如果只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钢球热胀冷缩的现象,去归纳、抽象出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学生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讲授新课)师:(出示烧瓶)这是烧瓶,谁知道里面有什么7(空气)空气充满着整个空;司,而且会流动,烧瓶里的空气可以流出来,外面的空气也会流进烧瓶里。注意看,老师用一个带孔的胶塞塞在烧瓶口上,然后把注射器插在胶塞上。现在烧瓶里的空气还能流出来吗?(不能)外面的空气还能流进烧瓶里吗?(不能)(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密封空气”是一个难走。为了突破这个难。人,教师将教材所提供的乒乓球受冷受热的实验加以改进,精心设计了这个效果明显而有趣的实验,既起到了激情引趣、设疑的作用,又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后面独立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20.
1 气体热膨胀实验 在课本介绍的实验装置的玻璃管中滴入一些肥皂水,这样在玻璃管中形成一串小小肥皂泡。由于肥皂泡的表面张力较大,能保持很长时间,当手握住烧瓶时,从肥皂泡在玻璃管水平部分左右移动可反复观察气体的热胀冷缩。如果把烧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