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立青 《新闻战线》2012,(3):102-103
纵观报刊漫画的发展,新闻漫画有渐被"矮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新闻参与性不够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新闻信息的漫画是没有生命力的。杭州日报开设纯评议性的新闻漫画专栏,以"新闻漫画是视觉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为题来界定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新闻的吸引力,是新闻工作者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媒体新闻是给人听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或观众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大打折扣。国外新闻理论家曾提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是中国最早与近代报刊打交道的人之一,但林却误以为近代报刊就是中国固有之“塘报”,他有关报刊的一些认识,就是由“塘报”引申而来。林则徐的译报出于现实“制夷”之需要,其意义在于“睁眼看世界”,而不在于报刊思想。相反,他的报刊观念与同时代的人并无实质区别。林之所以超出时人想到“译报”,这与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贯的务实作风及出身于沿海等特殊背景有关,也不排除受到洋人阅读“邸报”了解中国动向的直接启发。在当前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以为林是把新闻作为“情报”,因而具有“情报”纸的报刊观念;有的甚至认为林是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为,这些说法缺乏说服力。林则徐译报的意义在于“译”,并不在于“报”。我们应该对前者加以充分肯定,但没有必要因此拔高他的报刊观念  相似文献   

4.
新闻必须真实,这一观点在中国报刊创始时就提出了.但是,在旧中国一百多年的资产阶级报刊史上,真实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当中,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通讯社,弄虚作假尤为严重.本文就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资产阶级报刊——主要是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新闻失实问题作一历史考察.新闻的"原始失实"中国第一批近代报纸在上个世纪初叶问世.其新闻的内容现在虽然难以查核,但只要看看《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也可见一斑.该刊1833年创办于广州.第一期在"新闻"的标题下,刊出这样一条消息:在广州有两个朋友,个姓王,一个姓陈,两个皆好学,尽理行义.因极相好,每每于工夫之暇,不是  相似文献   

5.
翻开西方报刊,几乎没有哪家报章可以忽略中国.可以不夸张地说,英国报刊国际新闻如果按国别检索,"中国"几乎是"美国"、欧盟之后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如果细细品味这些连篇累牍的中国报道,不难发现,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经济时又几乎没有例外地与"环境""倾销""能源价格"等"问题"挂钩.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报刊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842年底,马克思在<莱茵报>中明确提出:"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7.
说起媒体的公信力,马克思的这句话常被引用:"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而另外一句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媒体人耳熟能详并常念叨在嘴边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关键是一个"新"字.一份报刊,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经常地及时地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决定着报刊在读者心目中的生命力.尤其是月刊,出版周期长,则更要求新,以弥补本身的劣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地方环境报作为我国环境报刊界的一支劲旅,以其放散性的结构,对于现实的环境文明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普及性作用。但是,我国的地方环境报始终没有形成独具品格的体系,也就是,在新闻舆论和文化建设上,没有形成特定的富有历史和现实穿透力的视角,以导引环境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我以为,面对跨世纪的绿色文明的挑战,地方环境报必须确定自己的新闻视角和文化视角,在强效力的新闻监督和新知识传播的视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一生是同新闻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从未离开过新闻战线。他不仅以天才学说和伟大实践永垂史册,而且以同马克思编辑出版一系列社会主义报刊,以为100家以上报刊撰述逾千万字的政论和通讯,以闻名欧美报坛的“将军作作品”,建树了报刊活动大师的丰碑。恩格斯是才华横溢的记者,又是19世纪后半叶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报刊、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的主要指导者。这些报刊赖有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正确指示,拨开迷雾,在复杂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1.
讲求和体现新闻的"含科量",分有多个层面:就媒体的分类属性而言,我们创办了以科技为主体的专门报刊,如中国科技报、北京科技报等;就单一媒体的版面设置而言,各综合性报刊几乎都开设了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专版或专栏,如北京日报的"科技"专刊、北京晚报的"科学长廊"等.本文所重点探讨的,是在对某个新闻事件的采写、某条新闻稿件的编排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恰如其分地体现新闻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2.
罗映纯 《编辑之友》2011,(6):105-108
新闻专业主义近十年来在学界与业界引发了相当的关注。事实上,它在近现代新闻业中已有萌芽。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成为我国报刊和报刊思想的主流。在新闻专业主义重新被探讨的今天,重回历史现场,探寻它在我国的萌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最原始的意义上讲,"专业"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现代报刊事业诞生以来,新闻法规的制订状况怎样? 答: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利用职务欺诈或恐吓之行为"、"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  相似文献   

14.
计科宪 《今传媒》2012,(12):153-154
新闻评论作为"报刊的‘眼睛’"和"报刊自己的‘喉舌’",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新闻评论者"思想的力量",具体包括思维力、选择力和判断力。新闻评论者通过自己的选择、阐释、判断,增加了新闻事实的认知价值,提供了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一般报刊,除了原创新闻外,有相当多的国内外新闻都靠转载,这本无可非议.地方媒体和一些专业性报刊,由于人力、财力所限,不可能外派那么多记者,或花钱聘请特约记者,而靠转载一部分"舶来品",这样既省心省事,又节约了大量经费,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6.
辰目 《传媒》2013,(10):1
各种媒体上不断有关于报刊媒体违法违规等问题的负面报道(有时也有关于出版媒体、网络媒体的)。就个体讲,除了假记者的情形外,不时有一些报刊媒体记者诈骗钱财的消息见诸报端,所谓的事故封口费、危机公关费等说的就是此类现象。就单位讲,除了冒充正规新闻单位的情形外,不时听到一些媒体要求记者通过"问题报道",向对方讨要广告费、下达订阅量的传闻。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一些原本素质就不好,或压根就爱走邪道的个人和单位以外,笔者以为是因为经济压力憋出的毛病。作为一个有正式刊号的报刊单位,当初经过努力,申请到了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6):104-106
<正>列宁创办和主办的报刊全部是党的报刊,而且半数秘密出版,他本人处理过很多工人运动的新闻,但没有写过新闻。他从编辑角度对报刊上所发表的新闻,以及政论文章里涉及的事实的真实,一向要求很严格。1905年俄国发生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8.
小悦悦走了,但话题还在持续。当社会痛定思痛之后,现在该是轮到媒体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笔者以为,因媒体报道偏差给"小悦悦事件"新闻当事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留下的新闻败笔,是值得媒体  相似文献   

19.
“广告新闻”,应该只有一种,即用新闻形式写的广告。尽管有些论文把它说得学问很深;但我以为无非是广告词写作上的一种改进,“万变不离其宗”,它终究是广告。然而,最近听说了一些报刊对  相似文献   

20.
叶慧斌 《视听界》2015,(1):105-107
近年来,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呈现低迷和萎缩态势,有的市县台没有专设的评论节目;有的被压缩成新闻节目中的子栏目;有的被"整编"成了报道类节目;有的台虽然还保留着新闻评论节目,但大多形式单一,挖掘不深,观点平淡;有的热衷于"炒冷饭",从报刊、网络上抄袭观点。这些新闻评论节目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新闻评论的功能;还有一些市县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只是为年度创优准备的"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