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效度及其检验在质的研究方法中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将结合具体的研究报告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质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质的研究方法的内涵、应用原因、应用方法以及它的缺点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探索德育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即德育研究需要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朱玉婷 《科教文汇》2007,(12Z):41-42
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效度及其检验在质的研究方法中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将结合具体的研究报告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焦点团体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研究,本文通过介绍使用焦点团体来评价数字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工具Wiki,对焦点团体方法的概念、过程、实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专利质押融资的质物权利属性及债权担保特性基础上,研究了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筛选一般原则及实施原则,提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筛选系统是解决当前专利质押融资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据此,基于MAS(Multi Agent System)技术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筛选系统结构,以行业专利本体库——质物专利库为路径建立筛选流程,从质物收益、质物质量及质物风险三个维度共十二个筛选指标,选用相应数据分析工具,对质物分级及筛选.本研究最后探讨了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筛选系统的实施主体及运用范畴,为我国专利质押融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6.
邹薇 《情报杂志》2005,24(8):85-87
概述了质的研究方法的起源、定义和特征,并从情报学的研究特点、现状以及后代主义思潮三个方面论述丁把质的研究方法应用在情报学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质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情报学研究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了解档案学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促进档案学研究的“科学化”及对自身方法论体系的改进与反思,有利于推动图情档一体化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档案学两本CSSCI期刊,构建内容分析编码表进行人工编码与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我国档案学质性研究方法体系的核心,单一方法应用占主流;(2)各质性研究方法呈现差异化的应用过程,方法应用内部存在不均衡性;(3)质性研究主题多样,部分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4)现象描述、对策建议类研究的实践贡献突出,理论贡献略显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方法体系构建及图情档一体化发展等角度提出了研究启示。【创新/局限】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质性研究方法在档案学两本核心期刊中的应用状况,但样本量及样本选取范围有待扩充。  相似文献   

8.
研究机构和企业共生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与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机制研究是产学研合作研究的重点.共生理论为研究研企合作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共生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研企共生单元及共生质参量,研究了研企共生环境及主要影响因素,比较了研企不同共生模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共生单元质参量兼容度和共生环境激励度,揭示了研企合作机理.  相似文献   

9.
李磊 《知识窗》2011,(3X):29-29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都选择了质的研究,可见它对教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完美的,质的研究方法也有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然而,质的研究可以与量的研究互相补充,使其在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渐变和突变两种事物发展的形式."渐变"又分为量的渐变和质的渐变.量的渐变是指量的增加或减少;质的渐变是指旧质的逐渐衰减和新质的逐渐积累.突变则是质变的另一种形式,是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从一种质态到另一质态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复杂性问题,事件作为实体的外在动态经历,在研究中引入事件的本质和属性可以更为全面地剖析和诠释现象。探索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借鉴并对比定量研究与事件定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与事件质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与事件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路径,探讨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信息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建构。[结果/结论]事件系统论可以为信息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理论思考和价值关涉,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信息管理研究发展的新范式。事件定量研究方法、事件质性研究方法以及事件混合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可以为信息管理研究人员提供更具张力和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定义,其次对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进行分析,最后对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整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争取早期发现,及时关注,及时治疗,探索防治牙周病的方法.方法:采用目行编制的调查表对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进行调查(n=14),并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牙周病的发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通过搜集的资料进行类属分析,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与口腔卫生、整体因素、局部因素有关.结论:质性研究用于此研究,不但了解了牙周病的病因,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巩固治疗效果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所谓社科研究是人们了解、分析、理解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过程的一种活动,从事这种活动可以使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等,质的研究方法也是其中的一种。对于研究,通常有客观主义(也就是实证主义)和主观主义(也就是解释主义)两种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科学研究是以系统、实证的方法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应该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其判断知识真假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没有故事情节的步步惊心,也没用一目了然的轻松.数学具有系统知识的连贯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呈现“一环扣一环”的结构特征.要发挥教与学的整体效应,从学的方面来讲,研究学生的情感变化,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特征,二要重视旧知识的基础.从教的方面讲,就是提高教学的质.以上情感特征和认知前提,以及教学的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情感特征是动力,认知前提是基础、教学的质是桥梁.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有机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自然界和社会领域存在很多不确定现象,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机性;二是模糊性.随机性是由于事物的因果关系不明确造成的,常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是指其边界不清楚,即在质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主要用模糊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就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在边坡工程稳幻陛分析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300例患者,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七种体质类型中,慢性荨麻疹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多见,平和质占2.02%,阳虚质14例,占4.71%,其中男性占3.68%;阴虚质占9.43%,痰湿质占5.72%,湿热质占8.08%,瘀血质占16.16%,气虚质占13.13%,气郁质占17.85%,异禀质占22.89%.结论异禀质气郁质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其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是异禀质、气郁质、瘀血质、阳虚质更多,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湿热质、痰湿质更多。将中医体质学联合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探讨,为慢性荨麻疹的诊治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整合性电脑辅助质性研究软件(Computer-Assiste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oftware)是为了提高质性研究数据分析效率模式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极大促进了质性研究的发展,同时也把分析工作者从繁杂的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介绍了国外比较常用的几种整合性电脑辅助质性研究软件,并对一些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磁场中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威尔尼特管法及磁聚焦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采用这两种方法对电子荷质比进行测定,最后分析了测量过程中时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次要的和局部的.岩浆混合的能力或能干性(competence of mixing)主要取决于岩浆的黏性和温度,而黏性又与硅氧四面体有关.相对于玄武岩,花岗岩的SiO2含量高,温度低,因此,花岗质岩浆的混合能干性很低.玄武质岩浆的混合是mixing(以化学混合为主),而花岗质岩浆的混合通常只是mingling(以机械混合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mixing的程度,例如,埃达克岩与地幔混合形成的高镁安山岩或高镁埃达克岩.许多人认为,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大多是闪长质成分的,其初始成分大多是玄武质的.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而是玄武质岩浆混合能力强过花岗质岩浆的证据.与玄武质岩浆的起源比较,花岗质岩浆从一开始熔融就是不均一的,这源于源区的不均一及熔融过程的复杂性.花岗质岩浆原始均一性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花岗岩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哈克图解中成分点的"连续谱系",主要是由源区不均一性引起的,混合和分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花岗质岩浆从源区生成、迁移、直至在地表喷出或在浅部定位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均一化和不均一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黏性大,上述过程及岩浆演化的程度和规模都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岩浆混合的程度和规模.许多人仅从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研究花岗岩的成因,而很少考虑花岗岩物理性质对岩浆演化的制约.对比玄武岩与花岗岩,我们认为,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中应用的范围和程度可能远远不及玄武岩,我们应当重新考虑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