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信息》2023,(19):9-12
<正>我国科学家联合揭示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标志物和风险分层模型颅内动脉瘤是导致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群中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7%,但超过2/3的颅内动脉瘤是通过体检等方式发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既往报道显示,UIA的年破裂率约为1%,但接受预防性手术治疗的UIA患者中约有10%会出现脑梗死等术后并发症。因此,如何评估UIA患者接受预防性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风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如何评估UIA的不稳定(生长和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轻妇女差点死于动脉瘤破裂,笔者和这名妇女的丈夫由此开始找寻拯救其他患者于同样灾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对高原地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因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3例患者,Hunt-hess分级≥3级,其中开颅手术治疗的21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2例,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介入组患者预后较好,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ICU住院率低,住院费用较高。结论介入治疗有更好的预后及更低的并发症,但费用较高,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病情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期间护理的重点,高原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护理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 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保守治疗8例。治疗组,38例在首次出血3天内治疗,6例在2周内手术,2例2周后手术,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30例,差者5例,手术中瘤体破裂出血死于手术中1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9例,介入组死亡2例。保守组,3天内再出血4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1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术后护理要细致,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手术后抗凝治疗,要观察APTT的变化及病人表皮、粘膜有无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6):47-47
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有的人性情暴躁,极个别甚至在情绪激动与暴躁发作时发生中风的不幸后果,这是因为暴躁时血中儿茶酚胺增多,血压升高,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6.
吴科学  翁宇  蒲智  多吉 《西藏科技》2011,(10):51-5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诊治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28例,差者7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11例。保守治疗8例,3天内再出血3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l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手术可以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介入应争取在急性期内尽早将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支架辅助的介入治疗,手术后抗凝是关键,APTT的观察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统计。脑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因素,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目前干预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当然还有包裹、高流量搭桥后的孤立等,高原地区脑动脉瘤的治疗刚起步,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治疗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患者作为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头晕、颅压升高、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1=0.8822,t2=1.1119;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24.6868,t2=24.4690;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动脉瘤破裂、颅压升高、尿潴留、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23.2%),差异明显(χ~2=4.4405,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符伟国男,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亚洲血管学会委员,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血管外科方面的医、教、研工作。在手术和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承担国家自然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素钠治疗凝固性血胸的效果。方法:选取凝固型血胸11例患者,经临床外科医生和影像学医生确诊11例患者都是因为外伤后经过各种治疗不彻底后形成的凝固性血胸,给予患者进行胸腔内注射肝素钠,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选11患者中,其中血胸5例,血气胸3例,多根肋骨骨折3例患者,在肝素钠的治疗下效果显著。结论:肝素钠对凝固性血胸有一定的疗效,可避免二次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血压、疼痛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前在维持患者的心理、血压稳定的情况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准确用药,对患者的疼痛表示理解、同情,使用止痛剂使其安静。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夏德发 《科技通报》1991,7(2):108-111
对已知患原发性肝癌者(简称肝癌)发生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少肝癌患者在并发肝破裂致血腹前,未知患有肝癌,急诊诊断颇为不易。嘉兴市第二医院1978年8月至1989年8月在收治的174例肝癌中,17例发生肝癌自发性破裂,均分别被误诊为脾破裂,肝血管瘤破裂,重型肝炎肝昏迷,不全性肠梗阻等病而贻误抢救时机。究其误诊原因,除通常的诊断思维方法简单化、首诊负责制不健全外,主要在于部份临床医师在肝癌破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概念上的僵化或模糊:(1)认为无出血性休克者不存在肝癌破裂;(2)误认无突发性腹痛者不会有肝癌破裂;(3)在进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时忽视肝癌破裂的可能;(4)未能认识到及时施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术及腹水进一步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并评价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开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和百度学术(2013—2020)纳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开放术治疗的随机对照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两种手术术中输血量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结果最终列入7项文献患者共696例。Meta分析表明:腔内修复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术SMD-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腔内修复术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方术MD-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较传统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杜舜兰 《科技通报》1999,15(5):396-398
回顾分析136例妇科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表明,136例妇科内出血病人中异位妊娠114例,占83.8%,黄体破裂11例,占8.1%。手术治疗120例,占88.2%,发生休克者32例,占23.5%。结论:妇科内出血是一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若能正常诊断,及早治疗,则将减少手术机会和休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9,(9)
目的研究漏斗胸矫形器的三维虚拟影像研究与建模技术。方法采用数字化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对影像数据DICOM3.0文件患者的漏斗胸数据图像分割处理,提取出胸廓、肺部、心脏的图像信息,然后应用可视化软件mimics三维重建出胸廓、肺部、心脏三维形态数字模型,在胸廓三维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上,采用mimics软件的测量功能,计算出漏斗胸的Haller系数,判断患者的情况。同时在胸廓三维模型上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漏斗胸矫形器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弯曲弧度尺寸,以此为基础在工程软件UG上设计出贴合患者胸廓的矫形器。结论,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漏斗胸患者的影像数据处理,形成漏斗胸三维模型,再根据模型设计出矫形器。为今后的骨科数字化设计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医学     
正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孔炜教授研究团队开展同型半胱氨酸直接结合并激活血管紧张素2受体1从而加重血管损伤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作为新的危险因素,促发腹主动脉瘤新机制,即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AT1)新的配体,以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  相似文献   

16.
陈长华 《今日科苑》2010,(13):140-14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右下腹痛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右下腹痛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83例右下腹痛的患者发现有右下腹异常回声者78例,约占检查人数的93.9%,其中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65例(78.3%),右下腹包块2例(2.4%),右侧附件囊肿蒂扭转2例(2.4%),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1.2%),右肾积水及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5例(6%),右下腹肠管扩张8例(9.6%)。上述疑诊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有60例、右下腹肠管扩张中的8例患者中有5例均进行了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右下腹痛可对其进行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凤梅 《科教文汇》2008,(21):223-224
曾禺在《雷雨》序中指出繁漪是最“雷雨”的一个角色。她的雷雨性格意味着她是男性世界的一声惊雷。本文拟从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繁漪这一形象进行解读。存在主义精神病学认为精神病患者致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破裂而导致一方将另一方视为不正常。生活在父权制社会的繁漪由一个受过诗书洗礼的明慧女子到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正是由于与父权制社会的代言人周朴园的关系破裂所致。处在精神分裂性状态的繁漪追求爱情的疯狂举动正是对病态社会的抗争。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医学工艺——植入式微型传感器能代替昂贵的检查方法,并借助于手中仪器在短短几秒钟内获得人的健康状况。美国科学家提出的这项新工艺,已在实验动物身上通过了试验。这种能植入人体的微型传感器由佐治亚理工学院阿兰教授发明,现正研制专门用于在手术后观测患者健康状况的植入式人体传感器。例如在作动脉瘤手术之后,医生要了解患者该动脉血压情况,必须让患者每3~6个月作一次层析X射线摄影即CT检查。但是这样的检查十分昂贵,也不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结核是脊柱结核中最易累及的病灶椎体,椎体结核病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易造成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手术治疗是胸腰椎结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针对不同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椎体病灶的破坏程度以及结核病椎的数量等因素,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入路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另外,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应该遵循个体差异化,这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茶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富  杨贤强 《科技通报》1992,8(4):204-208
对荷瘤小鼠喂服一定剂量(每千克体重喂40mg、80mg和120mg)的绿茶多酚后,测定其对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EAC重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5.3%、51.0%和48.7%;对S180的抑制率为66.3%、68.5%和59.8%;对EAC细胞增殖数抑制率为81.4%、77.0%和50.5%.同时测得三个试验组EAC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48.2%、69.6%和44.6%;脾细胞增殖率为13.5%、61.5%和22.9%;对S180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00.7%、73.9%和138.0%;脾细胞增加率为34.4%、31.1%和20.0%.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