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经常性和扰乱性,同该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问题行为不仅"难教儿童"才有,"好儿童"也可能有。为了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父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教养子女。在学校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2.
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计划.本文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注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问题儿童通常是指持续存有某些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问题儿童外在行为的教育控制,而忽视对他们心理需要缺失的关注,因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心理补偿教育就是针对问题儿童存在的某些基本心理需要缺失状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补偿,在恢复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同时,矫正其问题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尽管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就其形成的心理机制而言,则都是由于儿童某些基本心理需要长期或持续得不到满足,而又不能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我代偿…  相似文献   

4.
行为表现是教育实践中的常见用语。教育实践者通常是在规范和实证的立场来使用这一概念,由此使得概念的使用者往往将儿童与其行为、儿童与概念的使用者切割开来,造成教育者在实践中的目中无人。对表现概念的意涵重释,特别是不同学科关于表现概念的界定,使得我们能够重新发现行为表现概念所内含的意义世界,从而启发一种关于行为表现的新的教育哲学,即儿童的行为即是儿童的表现,是儿童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借助行为的外显化。儿童借助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意义,是在特定情境中与教育者共同建构的结果。意义世界中的儿童行为表现概念意味着,教育实践并非单纯实践性的,它同时也是理论性的。教育实践的理论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者必须要对儿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世界作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十分普遍,也是一直困扰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难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退缩行为、注意力分散行为、扰乱性表达和扰乱性动作。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管理和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合理应对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同时还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以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婕 《广西教育》2008,(2):35-36
行为问题,是指那些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广义的行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行为表现型和情绪障碍型两种。行为表现型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不听管教、离家出走、吸烟、迷恋网络等等,情绪障碍型行为问题如退缩、焦虑、恐惧、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等。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其成年时期发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如果不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和行为干预,就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甚至会演变成危及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体验、评估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评价始于观察。在课程评价中,我们可以将观察定义为“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即:教师能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能探寻幼儿游戏行为背后教育契机;教师能理解并筛选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能利用观察结果做出教育策略的判断,支持并满足幼儿的需要。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更是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U型曲线,即在良好的行为表现之后会紧随着一段较差的行为表现时间,然后又出现更好的行为表现.儿童的语言获得、概念形成、问题解决、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发展都可能存在U型曲线.教育工作者在评价儿童发展,或以儿童发展评价作为其他评价的基础时,必须意识到儿童发展可能存在U型曲线,以保证评价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对一例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行为表现分析、诊断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案 ,对该儿童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进行了康复训练。实验结果表明 :将行为改变、感觉统合和动作教育等方法、技术整合起来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是可行、有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儿童被诱拐问题不容忽视。已有研究显示,在儿童拐卖案件中,6岁以下的学前儿童占绝大多数,且犯罪分子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口头拐骗而非暴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模拟诱拐测试,发现年龄能够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在抵制诱拐中的行为表现。学前儿童的年纪越大抵制诱拐的表现越好。然而,父母防拐知识传授频率对儿童抵制诱拐行为表现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家长有高估儿童抵制诱拐行为表现的倾向。这说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防拐教育未能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抵制诱拐的能力。本研究关于即时叮嘱的实验研究则发现,即时叮嘱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在模拟诱拐测试中的行为表现。诱拐测试前受到即时叮嘱的儿童比没有受到即时叮嘱的儿童更不容易跟随陌生人离开,而且在加入即时叮嘱之后,儿童抵制诱拐行为表现不再有年龄差异。这说明即时叮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拐教育方式。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有限,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在抵制诱拐上能力的不足,在提高自身的防拐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多采取包括即时叮嘱在内的被研究证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向儿童传授防拐安全知识。与此同时,幼儿园应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防拐安全教育,以保证安全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12.
Observer行为观察系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Observer行为观察分析系统的功能组成、使用技巧、数据处理等作了介绍,并具体描述了典型行为系统实验室的构成。将Observer行为观察分析系统运用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根据当下儿童的行为表现预测其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阐述了Observer行为观察分析系统在教育心理学、人因工程学、临床心理治疗、体育心理学等众多心理学其他分支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4.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15岁的47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构式观察法等对其生活自理、运动、感知与注意、语言、思维与想象、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研究,并与同年龄段的400名正常儿童、70名智力残疾儿童做比较。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儿童行为表现存在差异,特别是在社会交往行为、同一性行为和言语沟通三方面有显著差异,这一研究为诊断和教育训练提供了较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放大效应本是一个工程、生产的技术术语,具有高灵敏性和夸大性的特点。放大效应同样适用于幼儿教育中。目前,成人在教育幼儿时,常表现出过分夸大幼儿的正确行为表现或行为结果而造成不适当的完全放大效应,或对幼儿的局部问题或小毛病过于敏感而造成不适当的部分放大效应,或全盘否定幼儿的行为表现或行为结果而造成不适当的否定放大效应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放大效应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个成熟而自主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或决定来处理有关教学或学生行为表现的各种问题。许多研究指出教师对于教育的了解、体认、判断或决定等,均是影响教师专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另外,有关教师的自我观念,教师对教学情景或教学目标的知觉、教师的思考方式、教师社会化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教师均有个人的观点或教学理念。深入探讨教师的观点、知觉、态度、价值观与教育信念等,显然有助于教师发现其在教学上的自我,提高对教育专业的认识,进而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率和专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8.
虽然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表现大致相同,一般会出现行为刻板、喊叫、哭闹、自残、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但由于其生理、智力、认知以及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其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又不同,从而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干预措施也相应不同。本文通过个案的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异常情绪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综述法全面考察我国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我国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调研选取的调查对象数量普遍较多,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现具有差异性。研究同时发现,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社会层面的社会支持,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家庭层面的监护类型、家庭功能、家庭环境等;个人层面的歧视知觉、情感平衡以及心理韧性等。  相似文献   

20.
教师每天都面临着学生的一贯行为表现和特殊行为表现,及时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而相反的情况却往往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教育者对学生行为原因的判断并不都是成功的。因此,重视教育活动中归因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