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琦 《考试周刊》2013,(87):121-121
文章介绍了三种差别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的方法:一是依据内涵和性质判断:在具体的习题中如果题目强调的是题中对比双方对立的一面.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如果题目强调的是对比双方的相辅相成.则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原理;二是依据命题的设问方向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改造世界。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即认识世界,则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三是依据标志性词语、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题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题中如有“总的来说”、“识大局”、“判断性质”等时。则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将肯定方面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定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混同的现象教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好象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也总是胡蒙瞎撞,很多教师和学生从“是一个复杂事物还是一个矛盾”上去判断(教材上说“在认识复  相似文献   

4.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制约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主次关系在经常发生着转化。任何轻视、排斥、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5.
1、体制转型与社会矛盾的泛起 社会体制转型是中国所有问题产生根源的基本点,也是社会矛盾大量产生、积聚的根本诱因。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化的烈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以致新的社会矛盾大量聚集。社会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学者将其主要方面归纳为失业、社会分化、犯罪、社会不安和社会公害五个方面。实现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换是一个长期发展、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新旧体制的基本原则、运行规则以及据以规范的社会秩序不可避免地产生强烈的摩擦与冲突。一方面是旧体制中深层次矛盾的充分暴露,且难以立即消除;另一方面是新体制运行初始的不完善带来的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平均或同一,而是使每一个体实现精神生活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以精神境界充分提高为内核带动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和幸福感的最大获得。矛盾论视域下,主体、客体和环境构成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要矛盾,而主体精神素养的培育则构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精神生活不同于物质生活的根本前提在于人必须要有相应的主体精神素养,否则即使给予也享受不了,而且满足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未必能实现相应的精神生活主体素养,高水平的精神生活也未必依赖物质条件的满足。进一步看,要以心理特征、理想信念、人生哲学等关键因素作为提升主体精神素养的先导,同时嵌入客观对象和环境使其更好地支撑前者,通过有机结合最终真正助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杨华 《中学文科》2009,(12):14-15
准确理解、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高二年级哲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是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唯物辩证法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和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感到非常棘手,难以把握.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成文,希望对大家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帮助. 一、重点谈谈两者的区别 1.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的、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相似文献   

9.
尤娟 《考试周刊》2014,(62):132-133
矛盾的主次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如果利用好矛盾的主次观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枯燥、难懂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两者含义不同哲学上,把事物分为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简单事物是只由一个矛盾构成,而复杂事物则是由多个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之间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常国基 《成才之路》2013,(18):43-43
矛盾不平衡性问题的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与生活》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限于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对矛盾不平衡性问题容易混淆,许多教师感觉到不管怎么讲学生还是难以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学生也感觉到难以有准确的把握。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集合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矛盾不平衡性问题的几种情况,起到了化繁为简、以具象  相似文献   

12.
在投资活动中,多数人存在一些误区,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用常识去理解,可以轻松的去伪存真,不知为什么,种种谬误却依然大行其道,简直岂有此理,这里我尝  相似文献   

13.
现行普通高中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整本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教材在这部分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存在一些瑕疵,提出拙见与编者商榷。不妥之一:内容过于浓缩。就矛盾论的地位而言,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其重要性不必赘述;就  相似文献   

14.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此学术界早已有了共识和定论,但对其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内容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分歧。文章认为,绝大多数哲学教材和论著的理解中存在前后矛盾,正确的理解应是:二者的统一针对它们的存在,二者的对立针对它们的实现,并且它们的存在与实现也是辩证统一的。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与实现及其辩证关系,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抽象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 ,具体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形态是相对的 ,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中 ,具体的同一和斗争形态包含和表现着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由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模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不能及时领会,甚至造成误解。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基本确立,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19.
方科大 《考试周刊》2011,(15):15-16
本文基于英国作家劳伦斯颇受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成书、出版、汉译、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现象,总结出本书确实是一本充满艺术的矛盾统一性的小说。正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矛盾性所在:人物居住环境的相互间矛盾,人物性格的相互冲突,以及人物内心无时不刻的激烈交锋。矛盾最终还是归结于作者以求人类找回血性,回复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掌握正确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意。本文分析了解释词语的常见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