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主”妮娜 她长相甜美.极具公主般的贵族气质:她让很多初见的人惊诧.这个柔弱的女子和那个从十几米高空翻腾而下的健将.是同一个人?她的动作与微笑.成为很多人心中这个项目的代表符号.她是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当家花旦李妮娜.动作质量好.技术、心理稳定是她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
木子 《中华武术》2007,(9):40-40
如果谈及20世纪后半期优秀的运动员,海克·德雷克斯勒无疑是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运动员之一.她的运动生命之长、运动天赋之全面,她在短跑、跳远、全能项目等项目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她“超长”的高水平的运动寿命,令人惊叹与敬佩。  相似文献   

3.
萧尼  超景 《新体育》2003,(4):13-15
另一个公益片是姚明与火箭队的另一个大明星弗郎西斯到一对老年黑人夫妇家中做客.姚明随便地坐在厨房的桌子上与老太太探讨一种罐头的美味。之后姚明问是否可为老夫妇做些什么,老太太先让姚明帮她换灯泡.姚明轻松地在举手之间就卸下了老太太要蹬椅子才可以触及的灯泡,老太太又让姚明从一个奇高的壁橱里拿东西(不知道他们当初是怎么放上去的),  相似文献   

4.
木子 《中华武术》2007,(8):40-40
在1991年的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伯尔莫卡成为了第一位赢得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的非洲女运动员。也许一次的成功可能会有偶然性.但接下来她在1992年的奥运会和1995年的世界锦标赛中重复了自己的成功,证明了自己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幸运之神的照顾。  相似文献   

5.
陈君 《新体育》2005,(1):43-44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著名的体育城市.田径是这个城市的强项。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下子就有3位来自这个城市的女选手夺得金牌.她们分别是:伊辛巴耶娃(撑竿跳)、列别杰娃(跳远)和斯列萨连科(跳高)。相比之下.斯列萨连科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列别杰娃和伊辛巴耶娃,然而她的金牌丝毫不逊色.她的个人生活也格外精彩。  相似文献   

6.
《当代体育》2009,(12):40-41
WAG,最早媒体对此的称呼是footballer's wife, 其主要特点是特能花钱.没有多少学历,身材极棒,基本上以金发为主……梅兰妮显然与传统的WAG定义有着很大的区别。“非典型WAG”,她经常被媒体这样形容.这是在不时提醒人们.她只不过还是一个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7.
木子 《中华武术》2006,(3):29-29
一个身材小巧的葡萄牙女性,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夺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头衔,她就是罗萨.莫塔。多年来,马拉松一直是男子独有的项目之一,从来没有女子参加马拉松的比赛。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女子马拉松运动的勇敢先锋们,包括罗伯塔’吉伯和凯瑟琳·斯维特则尔等,就像不买票溜上车的乘客一样,偷偷地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赛,虽然她们的成绩和名次都没有得到承认,但她们毕竟开创了女子正式跑马拉松比赛的先河,而且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并承认女子是完全能够跑马拉松的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8.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1):30-30
由于人们对女子跑马拉松存在着太多的疑问,因此女子马拉松运动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人们重视与认可。但是.当女子3000米世界纪录创造者——格里特·韦茨在她第二次跑马拉松时,就创造出令人吃惊的2小时27分33秒的成绩,并在纽约马拉松比赛的总排名中(男女一起排名)列在第69位时,那些对女子马拉松运动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彻底服输与低头了。  相似文献   

9.
宋斐 《乒乓世界》2005,(9):32-34
她并不爱打乒乓球.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更适合去做生意.她有着极佳的把握机遇和风险投资的能力;她爱美,以至于一度被认为在八十年代“领导了中国女队的流行潮流”;她战功卓越.征战乒坛十年.四获世乒赛冠军,她的高抛发球和反手推挡几乎成为了标志性的技术动作;她其实很脆弱,“汉城奥运会名单风波”让她不得不找了个理由西去意大利。十年之间与中国乒乓界彻底隔绝;她骨子里非常好胜,在亚平宁半岛上.她当过教练,做过玩具外贸,经营过中餐馆.因为她想证明自己在乒乓球之外的价值;她37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为了他,她可以放弃一切;在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她终于回归到了乒乓球这个圆点上,她放弃了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出任八—乒乓球队代理大队长一职。  相似文献   

10.
宋斐  郑迅 《乒乓世界》2005,(9):34-35
她16岁才进专业队,此前每天只练三个小时的球,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把刀”.她打球时从未中断过学业,从小学到高一.她在全日制的学校里上到16岁.她在九运会上率领广东女队异军突起.获得团体第四.并在女团半决赛中击败了张怡宁.她来去匆匆地在国家队待了不到两年.最终自己选择了离开.她曾有机会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子,面对千载难逢的良机,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她在27岁时被任命为广东女队的助理教练兼队员.拿到了学士学位后,她还想继续攻读一个在职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6,(2):32-33
对德国的女子铁饼运动员弗兰卡·迪策奇来说,2005年12月21日是一个让她难忘的时刻,尽管她在第59届德国年度最佳运动员评选中只名列第三,但却是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著名女子跳远冠军德雷克斯勒和男子800米运动员舒曼以来,在每年一度的德国最佳运动员评选中排名最高的田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乔红  王斌 《乒乓世界》2006,(12):82-83
我带彭陆洋已经四年了,刚开始她分到我这个组的时候,我主要带王楠,几乎所有的训练计划都围绕王楠进行的.彭陆洋只是跟着大家一起练,我并没有特别地抓她.当时我对她也没有太在意.在这种环境下.她练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年在无锡的比赛她获得了单打冠军,这次的比赛她发挥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更让她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体育》2008,(22):30-31
如果不是2005年12月23日在巴西举行、却轰动了全球的那场世纪婚礼,也许她至今仍然是一朵不为人瞩弱的小花,在角落里静静地绽放她的美丽。事实上,尽管有了那场与世界最著名球星的婚礼。成为了足球巨星的妻子,她也仍然是默默地跟在爱人身后,追随着爱人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宋斐 《乒乓世界》2005,(9):36-37
外柔内刚的她.20岁就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早早地走上了教练岗位。她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融在了几代弟子的身上.静若秋水的她,笑起来像个和蔼的母亲.怒起来仿佛冷面的判官,她一手缔造了江苏女乒从1995年到1998年的四连冠霸业,勤勤恳恳的她,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弟子杨影、李菊、邬娜、张莹莹都曾在世界乒坛登上最高的领奖台.而柳絮飞、郭芳芳则代表中国香港和韩国征战国际赛事.执着坚强的她在亲眼目睹了自己一手奠定的霸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时,她也曾彷徨和无奈,25年执教路上,她收获的不仅是自信,更是掌控全局的思维和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的韧性,在以输球作为代价的前提下.她把年轻的削球手范瑛推到了台前。2005年乒超联赛,我们看见的是一支打法各异,新老结合的江苏女队。  相似文献   

15.
王查娜 《新体育》2004,(9):25-25
江永华31岁了,没有成家.也没有找男朋友。问她的家人.都这个岁数了,怎么也不给她张罗一下.她自己也不着急吗?家人的回答挺无奈的“我们当然急了。每次和她说.她都借口说没合适的.最后就一笑了之了。”  相似文献   

16.
圣·卡卡     
叶楚 《新体育》2007,(12):34-35
2007年10月12日.国际足联在瑞士伯尔尼公布了本年度世界足球先生的候选名单,尽管候选人有30人之多.但各国教练,队员及专业媒体都很清楚.最终的悬念将在巴西人和阿根廷人之间揭开!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体育》2008,(20):34-36
20年前因为扮演沙滩女救生员而成名的帕米拉·安德森.是时尚杂志追捧的“最性感的女人”,她漂亮、美艳、浑身散发着性感的气息,并且创造了12次登上《花花公子》杂志封面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0):40-40
科赫,这个前民主德国的短跑皇后,1979年以21秒71的惊人成绩创造了新的女子200米的世界纪录,同时也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200米中突破22秒大关的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2,(3):8-9
1月24日晚上七点半,小鱼儿网站fuww.fishtt.com)聊天室来了一位贵宾——李菊.告别国家队后,李菊在球迷为她制作的个人网页“李菊在线”上看到了好多球迷给她的留言.虽然大家都为她的退役感到遗憾,但所有人都那么理解她,那么真诚地为她祝福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给了李菊一次又一次感动。她趁来北京办事的机会,跟本刊编辑晏学宁商量想跟网友们聊聊天。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的乔晓卫活脱脱一个假小子.整天混在男孩堆里玩,舞刀弄枪.爬树掏鸟蛋这些男孩子的游戏经常让她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有人欺负比她大两岁的哥哥.乔晓卫能找到人家里去算帐。当年.做海军的爸爸积极响应“体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给女儿买来一支乒乓球拍.初衷是想让她锻炼身体。没想到,天性顽皮的她却被那个在球台上跳跃、旋转的小小银球拴住了心。不久.县乒乓球队相中了她.而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让乔晓卫把打球当作玩游戏.让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