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量”是王夫之诗学中的重要范畴,指人的感性知识,以及由人的意识参与了的可以洞察事物本质的直觉能力。“现量说”强调艺术构思中的直接审美感兴,关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并且在继承“以禅喻诗”传统基础上有所超越,其思辨性和科学性都达到了中国文论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受中国传统诗学精神中虚空要素的影响,王夫之诗论的重要范畴"现量",体现出鲜明的时空化的思维特征。"现量"的思想本源于"道"之体用的沉淀和发挥。"现量"之于构思,标举"心目即会",通过突破眼前之景、心中之限的约限,以及主体情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弥散,体现了时空化的构思方式;"现量"之于创作,则强调"通天尽人之怀",实现以宇宙时空整体为依据的生命化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船山在其诗论中用现量来解释审美经验,佛学现量由此而形成审美范畴。现量作为审美直觉,当下、直接地经验情景,天人互动中的相通相感,从而通向幽微灿烂的生命之境,是其主要的审美意蕴。而如此理解的现量,对佛学现量的本意已经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除了在哲学、史学、经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在诗学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和谐"诗学主张为:一是诗歌一定有益于陶冶性情,有益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凝聚人们的情感和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抵御异族的侵略;二是反对树立门庭,形成宗派,引起纷争;三是诗歌必须要做到"文质之中".  相似文献   

5.
“兴观群怨”之“兴”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前人孔安国、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人对此都做出过解释。清人王夫之用“情”把“兴观群怨”四者统一起来,立足于他的情景观和现量说,对“兴”这一范畴做出了新的独到的解释,把我国的诗歌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化境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了诗臻化境的三要素,即要求诗中具一意以贯的紧凑感、有发乎至情的真实感、呈止于一事的纯净感,为化境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从朴素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意境的构成因素,情与号、形与神、情与理都作了辩证分析,并指出这种因素统一于以“意”为枢纽的学作品中。对意境理论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的“诚明合一”论既继承了宋明诸儒思想的有益成果.又对其作了创造性的发展,解救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诚信危机.需要我们挖掘王夫之”诚明合一”论的思想资源.继承其中合理的因素。王夫之“诚明合一”论对我们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银华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93-94,97
作为明末清初的教育实学家之一的王夫之,他的教育思想,理论独到而深刻,旨向前瞻而科学,其治学为人的高尚个性,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为我们今天之教育及教育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广裹。终其一生,主要是从事于学术活动:一是著述,二是教学。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其教学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局限,但在教学思想方面,他仍然作出了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目前学界对其美育思想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全面的探讨。王夫之美育的终极目标即使人实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人生境界;王夫之认为美育应与人生过程相始终,是人面向理想境界对自己当下人生的无限超越的过程;王夫之重视培养完美和谐人格的美育过程中诗乐所起的作用;他还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美育原则的应用等。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夫之的美育思想处于集大成又使之走向历史终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用新的方式探讨船山诗学背景 ,即从其征引及相关评论来看船山诗学的具体针对性 ,认为 :王夫之诗学思想需要结合其批评针对性来理解 ;王夫之诗学所针对的主要是高木秉、李攀龙、王世贞、钟惺、谭元春等明代复古与性灵诗学的代表人物 ;王夫之在进行具体批评时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误读 ,这可以视为一种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王夫之教育思想的全面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教育家之一的王夫之,他的关于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知行观、知行观、学思关系,主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法与学法等全部教育思想,论理触到而深刻,旨向前瞻而科学,其治学为人的亮丽个性,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为我们今天之教育及教育者,提供了极历史借鉴与楷模。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倡导教师要注重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因人而进",因材施教;提出"明人者先自明"等师德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有着重要的学习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王夫之词中的 “梦”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题材。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船山)的词作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生动地记录了他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映射着船山的坎坷人生,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表达了船山的爱国之情,又抒发了思乡情怀,还寄予了他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情绪。  相似文献   

16.
朱熹把《大学》中的“心”分解为认知心和道德心,所以在成德进路中,坚持以认知心完成道德心、以知识论成就道德论的直线式进程。王夫之虽然沿袭了朱熹的二分法,但却对道德心之含义和两心之关系重新进行界定,因而也提出了有别于朱熹的成德论。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一位富有浓厚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教育家,他详细论述了教学过程,并指出其本质是教者启发学者自悟的受业过程。同时,还系统论述教学过程中的几对关系,如知与行、教师与学生、学与思、有序与不息。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诗论中的“读者各以其情自得”说在对传统继承的基础上作了综合性阐释与创造性发挥。其中对读者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对“自得”之情的动态考量以及“入”、“出”自由的辩证分析.均蕴含了已具有相当多现代色彩的读者接受意识。这不仅使中国传统诗学在明清时期就已具备了现代意义的思想,也使得中国传统诗学对今天的诗歌创作与接受具有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