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情,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根基和源头活水。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要使我们的品德课行之有效,我们只有引入生活之水,来灌溉品德之田。我们的品德课堂内容要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要贴近学生,从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最终,将课堂所学回归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生活中无处无品德。我们品德课教师只有把品德课堂置于广阔的精彩生活的大背景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把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那么,品德课教学将变得开放,学习空间也会不断扩大,我们的品德课堂也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将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3.
曾成功 《考试周刊》2013,(83):177-178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本文以万州区为例,分析了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现状,阐述了品德课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指出了品德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开放的品德课堂必将动态生成许多不可预测的意外,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去面对它们。无论是对课前的预设,还是对课堂上出现的“另类”声音、精彩瞬间.我们都不可轻易放过。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将它们变成课堂上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为品德课堂服务,为学生的品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但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生活引入和交流,而是价值引领的生命历程。只有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基础,实现课堂与生活对接,提炼生活中的品德内涵,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才能促使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其对生活的责任和热情,使品德课堂走进生活,真正彰显生命  相似文献   

6.
吴丽静 《教师》2014,(3):88-8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当游戏成为学习和教育领域翘楚的时候,反观游戏的品德课堂,如何将游戏运用到品德课堂,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并解决问题?游戏化的品德课堂带给我们的除了消遣、快乐和竞争外,给予品德教育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  相似文献   

9.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学中的对话是以人的主动发展为目标,追求多方、多层、多向,积极互动、不断创造和不断生成的新教学形态。对话是学生品德规范内化为品德信念的有效途径。提升小学品德教学对话价值,需要改善课堂主体对话的环境,需要搭建课堂主体对话的平台,也需要有效落实对话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吴秀会 《生活教育》2012,(10):48-49
当前品德课堂改革具有目标人性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参与全员化、评价多元化的五个特点。从综艺节目的角度解读品德课堂的改革,使以往负有神圣使命感的品德教学有了别样的感觉,如果用打造一台优秀综艺节目的态度来打造我们的品德课堂,是否能解决品德课堂实效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以"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来呈现儿童身边的"生活事件",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用真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教育儿童。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把教材和儿童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价值引领,引发儿童的道德冲突,让儿童在道德冲突中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品德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品德课堂真正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沈旭峰 《教师》2008,(16):51-52
品德课堂应该是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的课堂。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是课堂教育与社会实际存在明显不一致,致使师生面临两难境地。因此,本人试图以品德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在探究品德教学两难问题的形成原因中,尝试探索出品德课堂教学中两难问题的有效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桂泉 《教师》2012,(3):59-59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在新课程环境下,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材料,使品德课堂中焕发出丰盈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课堂的大教材,课堂是生活认知的提升地。在课堂中学知明理,在生活中认真做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标》的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感悟来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这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师道》2011,(9):37-37
品德与社会课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传统的教材采用独白式语言,新教材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呈现出内容生活性、课堂活动性、教法开放性、价值引导性等特点。实施品德与社会课应使课堂成为学生参与、思考、体验的过程,让课堂呈现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直面我们的品德课堂,我们会发现品德课堂上的"走过场"现象不容忽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设计了许多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容量大,每项活动只能点到为止,最后留给学生的仅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课堂上出现了大量教学资源的堆积与低效使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简洁而高效呢?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品德课堂尤其注重以活动为载体达成教学目标,但大多为“动”而“动”。简言之,现在的品德课堂就是:“理论不在,盲目进行,快乐有余,体验不足,学习浮躁,思维肤浅。”所以,我们应探讨如何在动静之间架构成熟有效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品德的教学内容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计划中,品德的教学仅在40分钟的课堂里。然而,从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来看,这样的“课堂”太小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把品德教学的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是真正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