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2.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3):1-1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3.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9):1-1,13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封建社会,株连九族,世代承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法律制度,决定了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格物”一语出自《大学》。《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如欲致知、诚意、正心乃至欲修、齐、治、平,  相似文献   

6.
正【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研究事物原理而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诚实,意念诚实而后心志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思想流传至今,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例如,儒家经典《大学》里有句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 ,是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如何将中学数学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是当前数学教育界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师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近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现拙作此文 ,以抛砖引玉。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书育人 ,教学生做人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教育 ,从孔子以来 ,所强调的便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9.
吕建峰 《中国教师》2009,(15):49-50
<正>《礼记·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而后成就事业,这几乎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前提和规律。事实证明,不注重修身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想报效祖国,做好教育工作,就得从修身做起。体育关系未来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唯有自我修炼、自我完善才能满足未来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历史 ,传统教育极其重视教人做人。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大学》中曾训诲道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又说 :“自天子以至庶人 ,皆以修身为本。”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提出过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中的学会认知意思就是要学会学习 ,而学会做事与学会共同生活都属于技能的范畴 ,应包括在学会生存之内。因此 ,上述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实际上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内容 ,首要…  相似文献   

11.
一、中外教育家谈家庭德育早在我国古籍《周易·家人》封辞中就提出:“教先从家始”,“丕家而天下定矣.”在《礼己·大学》则更明确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先决条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认为,家庭德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儿童、少年、青年的健康成长.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封建社会,株连九族,世代承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法律制度,决定了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当今世界,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成为社会的主题,人们对智育的水平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家庭教育开始将德育同智育等同起来,甚至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忽略孩子品德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早期训练。家庭教育一日陷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就会造成家长教育行为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下将浅析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原因,并得出几点走出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这就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学问。教书育人实际上深刻地渗透了德教为先的理念,强调了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而后再去做学问,受教育者如何做人,极大程度影射了教育对其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者的复制。这就说明教师的品德影响着下一代,对创建一个环境优化有序、公共关系状态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八目     
《学语文》2015,(2):46
"八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的家族组织是从事生产和其它各类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群体,因而家族便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着促进或制约作用。历史上国家民族的盛衰与家族组织形态的善否,息息相关。古人有谓,“家齐而后国治”,又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话,今天看来仍是中肯的。所以,家族形态的研究是史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但是,多年来这方面的著作不多见,尤其在先秦史研究中,全面系统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俄国教胃家乌中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鉴赏。刘勰云:“凡操干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像,务必博观。”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作品的多次比较鉴赏实践,做到博取与精取,求同与比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海霞 《考试周刊》2012,(3):110-110
乡土资料是指能较强地反映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特色,且与该地方有密切联系的书面或口头材料。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资料。而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曾发生“教育心理化”运动,即主张把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是这次运动的代表。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认为教育者的首要科学,虽然不是全部科学,是心理学,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  相似文献   

19.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20.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们常把学习语文叫“读书”,读文法修辞、读段落结构、读观点思想,可见学习语文是离不开“读”的。地理教材以其地理知识信息的浓缩性、图文材料组织的严密性、论点概念阐述的逻辑性、结构层次的系统性,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