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徐荻青 《四川教育》2012,(10):40-41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范本。网络热议与专家关注不断,此课后,窦老师又热情洋溢地说课,深刻地影响着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窦老师此课的核心观念是“什么样的文章,还它什么样的味道”,也即——“当下‘教什么’成为我们教学的前提,‘怎么教’的手段必须遵循于文,本体裁特点的‘什么’”。  相似文献   

3.
“有效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本我回归,在课改几年后的今天,使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众望所归的抓手。由于学科特点,我们开始了实事求是的基础工程——文本细读的探讨和研究,这一研究既是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急迫召唤,更是符合语文课堂改革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文本细读是提高教师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从这一角度来说,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凡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无不展示出执教者对文本深入开掘的功力,散发出“文本解读”之花的沁人芬芳。陈日亮老师《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一书,不仅从语文老师“熟读”的文本中发现新的意味,呈现一个个精彩的“解读范例”,更给一线教师提供“文本解读”的思路、方法以及课堂上如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不仅有批判,更有建设,令人眼目一新,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5.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阅读课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上的难点,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和借鉴。很有幸的是语文名师窦桂梅要上《宋定伯卖鬼》的公开展示课,抱着学习的态度,我认真听了窦老师的这节语文阅读课。窦桂梅以她饱满深厚的情感、深刻独到的文本解读、广阔多变的视野、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7.
多元解读的几个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文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确定多元之界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节课是湖北省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结题大会上谭老师执教的示范课,个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这节课具有典型意义。下面就从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两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从学理上说,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独特性,有着各自的特质,简言之,文本都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师的执教水平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全在于发现这种不同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生生不息,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解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范琴 《语文天地》2014,(31):26-27
高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是文本,其次应当是学生。有什么样的文本,才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这一判断中的研究着力点正在于“一个文本是什么样的文本”这一命题有点类似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那是多元解读的一种表征,而我们这里所追究的“什么样的文本”却是涉及文本理解的问题。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语句背后的含义是:对文本有什么样的理解,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而从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这是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关注语用,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关注语用应从何人手呢?教学设计源于解读,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下面我以《牧场之国》为例,谈谈指向语用的文本解读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应是语文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渠道,它是以“文学、经典”为核心,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钱理群语),这是塑造心灵,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在最近几年语文文本解读却遭到严重的削弱,课堂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成了语文课最大的心痛。前不久正好赶上了一次市级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太赛,我听了四十多节课,其中不乏优质课,但也有许多课严重变味了,成了“班会主题课”“才艺展示课”“影视欣赏课”“主持人比赛课”“口头辨论大赛课”等等。究其原因,就是“文本解读”的缺席。这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不禁令人感  相似文献   

19.
新理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具魅力的话题!好课是什么样子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谈我心目中的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以期带给大家一些启迪。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众人解读一本“课标”,理解的角度、理解的深度,不会一致,因此出现偏颇也在所难免。比如,“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说真的,这些观点确实是语文学习的必有规律,但是看看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少年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除了要做到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之外,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