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在一九一七年秋所作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它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青年豪迈奋发,质朴求真,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而且这些精神实际上贯串于总理的一  相似文献   

2.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是周恩来十九岁东渡日本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政治抒情诗饱含革命激情 ,闪烁着爱国思想的光辉 ,具有振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首句由事及情 ,叙述放歌 (吟唱苏东坡的词《念奴桥·赤壁怀古》)之后转身东渡的情景 ,显示出国留洋的豪迈气概 ;次句说明学习精深百科知识而济世救民的目的 ,表露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第三句用典喻意 ,以达摩祖师面壁十年苦修成功和张僧繇画龙点睛后壁破龙飞的曲故 ,表达一心求学 ,变革社会的坚强…  相似文献   

3.
《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是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七年东赴日本前夕写的。对这首诗的解释,目前存在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这首诗不能按顺序来理解,而是“一层层如倒卷珠帘一样回溯上去”。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内容是描写东渡日本时对以往生活的回忆的。因而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五期发表了李壮鹰同志《解诗二题》一文之后,有些读者对关于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现摘登部分来稿于下。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经历了整整六十个春秋.在它的作者逝世一周年之际,才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见面。但是,岁月的烟云遮不住它璀灿的光辉,时光的流逝愈证实它不朽的价值。今天学习这一诗篇,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献身的伟大一生,而且将大大鼓舞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为四化献身的革命热情,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社会主义的中华腾飞世界!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诗已广为人们传颂.但这首绝句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却众说纷纭,而比较一致的时间是在"东渡前"即1917年9月.据考<周恩来旅日日记>,这首诗最初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周恩来到达日本东京后的1918年1月.作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应该是一首自励诗,原本不是书赠同学的.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每当我们看到那千古奔流的江河,看到那万年长青的松柏,就仿佛看到周总理那光彩照人的形象,引起无限地怀念。《光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九年九月东渡日本时写的一首七绝手迹: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看着周总理挺拔俊逸的手迹,读着气壮山河的诗句,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首诗通过对一幅高歌猛进的生动形象的概括描写,抒发了诗人要“邃密群科”的凌云壮志,表达了作者救国济民的坚强决心;形象而真切地说明:要实现宏伟的志愿,  相似文献   

8.
1991年2月2日,是洪定一从德国学成回国的日子。作为第一个获得德国汉堡大学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的东方人,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在授予博士学位大会结束后的第6个小时,就立即飞回了阔别了4年的祖国首都——北京。 洪定一取得学位之后立即回国的决定,当时在同事和亲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他的导师和同事们不理解,就连我国驻德使馆的教育参赞,也希望他留下来继续攻读博士后。在汉堡HOLBERN炼油厂实习时,他出众的才华引起了该厂经理的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10.
尽管《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但如果没有杜牧的《阿房  相似文献   

11.
这篇短文论述革命文化运动应如何对待古代和外国文化的问题.拿来主义,是鲁迅创造的一个词,通俗而准确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作风的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付刊《动向》,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相似文献   

12.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13.
注释:(1)原载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出版的《西湖揽胜》茅盾同志亲为该书封面题字,并撰此词.后《浙江日报》、《东海》、《西湖》均予转载.(2)保俶塔、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处皆为西湖周围的名胜古迹.(3)转蓬:蓬草随风飞转.比喻人事行踪不定,转徙无常.(4)岳庙内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充分表达人们对于古代民族英雄岳飞和杀害他的凶手爱憎分明的感情.南宋四大奸凶秦桧、王氏、张浚、万俟(?)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永远跪倒在岳飞墓前,观者无不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随风潜入夜,润物②细无声。野径③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①,花重⑤锦官城。注释①发生:谓万物发生。《尔雅释天》:“春为发生”。谓当春乃万物发生之时;一说指降雨。②润物:滋润花草树木等植物。③野径:野外的道路。俱:全、都。④红湿处:指被雨水淋湿的鲜花。红:指花。⑤花重:花因饱含雨水而重。重,也有浓的意思。关于作者杜甫的生平,见本刊第10期《〈江畔独  相似文献   

15.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①至此回②。两岸青山③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④。注释:1.碧水东流:绿水荡漾向东而来。,2.至此回:一作“直北回”,即转向正北。3.两岸青山:即天门山。4.“孤帆”句:意思是说,早晨日出东方,孤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众多关于《诗经》的译注本中,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这主要表现在题解和注释两个方面。题解部分解题贴切,艺术分析精湛,坚持用文学标准鉴赏诗篇,并援证说明部分诗篇在后世的流变,内容非常丰富;注释部分用训诂方法释词,寓评于注,将字词释义与艺术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并标明韵读,思路新颖。《诗经注析》的注释与主题分析俱见功力,是很值得学《诗》者与治《诗》者阅读的一个注本。  相似文献   

17.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 ①“离家”:一作“离乡”。作者三十七岁成进士,在此以前就已离开故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②“无改”,一作“难改”。“衰(cuī),有两说。一说,头发疏落,“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另一说,“衰”,同缞,古时丧服,用粗麻织成,色白。这里的“衰”,是取色白之意。“鬓毛  相似文献   

18.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①这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在成都草堂写的《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中的第六首。②黄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附近的住户。唐代以行第称呼作为尊敬,男女皆同;对妇女则在  相似文献   

19.
在剖析诸家对《帝子歌》理解的基础上,从"帝子"、"九节菖蒲"及最后两句诗的解读为突破口,并与屈原《九歌》及李贺《湘妃》等进行对读认为,《帝子歌》展示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寄托着李贺的仕宦不遇、人生悲凉之感。  相似文献   

20.
<正>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冤负屈、惨遭枉杀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顽强的抗争精神。 《窦娥冤》是元杂剧剧本标准的四“折”加一“楔子”的体例。本折前的基本剧情是:穷秀才窦天章的女儿,名叫端芸,三岁丧母,七岁时因高利贷原因,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因弱病死去,一天,蔡婆婆外出要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