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论孙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神话英雄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在他身上,集中地表现了作品的战斗主题和作者的社会理想,流露出全书进步的思想倾向。《西游记》实际上是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的一部英雄传奇。所以,如何分析评价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社会内容和典型意义,是正确理解《西游记》全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角,他是人、神、魔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无论是在群众集体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吴承恩取熔传说独创伟篇的过程中,都被注入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艺术形象中看到《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理想:用贤治国的社会理想;渴望政治清明的社会理想;尊佛抑道的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3.
罗蔚 《现代语文》2009,(11):55-56
《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三打白骨精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笔者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在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当中,笔者更偏向猪八戒这个"丑到极点"的丑角。  相似文献   

4.
关于孙悟空的来历,即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鲁迅认为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袭取自唐李公佐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淮河水怪无支祁。《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宋元以来,此说(关于无支祁)流传不绝,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李公佐假设之作而已。……明吴承恩演  相似文献   

5.
自有了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孙悟空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可是,孙悟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却众说纷纷,意见不一。本文拟就孙悟空的“造反”性质、特点和目的,谈一点粗浅的想法,向专家和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文本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从《红楼梦》文本中截取一个片断,对其作系统描写、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能指符号层、所指符号层的构造机制;并进一步指出,《红楼梦》文本多义模式的深层理据在于文本能指、所指符号的多种排列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多层文化意蕴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对他也应该有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解读。从五行学说、生命科学、文学创作、原型学说乃至童话学、宗教学、比较文学等各个方面去“看待”孙悟空,都可以得出不错的结论。然而笔者更愿意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孙悟空,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孙悟空是人类心灵放纵与收束的象征,同时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意味的崇高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是二十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拟应用符号学理论对《读者》杂志封面进行分析。主要从符号的“能指”、“所指”、符号的分类(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象征符号)和符号的意义生成方面着手,分析《读者》封面追求真善美的符号特征与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易经》的卦符是最古老的符号系统之一。本文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卦符的符号性质、符号体系 ,以及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诠释 ,以图破除人们对卦符的神秘感 ,并对《易经》符号的魅力有更深的认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人物形象着手,着重分析了作者所使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如:意识流、象征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阐明了哈里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但也可以用最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一语道破,即“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或者说,意象与意境,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由意象和意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兼及意境的营造、意境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象征主义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只是整个小说艺术构体中的“艺术支点”或“艺术尺度”,因此,《狂人日记》不宜采用通常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分析狂人形象;即使对狂人形象做分析,也应着眼其艺术功能而不是人物形象的人格评价或道德评价,从人格或道德的角度争论或界定狂人的“狂”与“不狂”。  相似文献   

15.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惟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与死亡的歌剧。从薇奥列塔在《茶花女》中的音乐形象、艺术形象的分析,以及对《茶花女》中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塑造,可以看出,对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在表演技巧上有所变更,而且在演唱中更需注意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转换,所以对艺术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是我们声乐表演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代表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意境不纯然是外在事物形象或艺术形象,而是形象与人的主观情趣交融的结晶。“有我之境”,人的主观色彩浓烈,是主体移情的结果。“无我之境”,主客体毫无冲突地实现了全然的契合,它与庄子所谓的“物化”是同一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意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获得意境美,离不开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和分析理解。分析理解既面向作品的个别形象语词,也包括对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19.
文学文本的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运行的基本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对松散的生活原象的感觉、发现与摄取,二是把原象转换为明晰的心象(精神图像),三是把心象迹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物象(艺术形象)。这是一个既充满创造力而又艰苦的劳动过程,但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写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根据他亲自接触和认识的蒋氏,了解了永州人民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在中唐统治者的沉重赋税和残酷的徭役残害下,争相捕蛇以代替赋税的悲惨境况,进而塑造了一位麻木、冷漠的乱世平民的艺术典型,这个不多见的艺术形象,是我国艺术典型长廊中最早的“阿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