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2.
某教育局一位干部,刚在会上大讲素质教育,一散会就急着往家里跑,帮助孩子准备中考。于是有人笑他:“你在会上讲的素质教育,在家里搞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试》2007,(5):56-56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应试教育下广大中小学生痛苦学习的真实写照。如今.应试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穷追猛打。  相似文献   

4.
时间流沙     
有一个女孩,她在一大片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大的西瓜。她很想吃那些西瓜。瓜农问她:“小女孩,你想买西瓜吗?”小女孩点点头。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她。小女孩说:“对不起,我现在只有三毛钱。”  相似文献   

5.
时间     
有一个女孩,她在一大片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大的西瓜。她很想吃那些西瓜。瓜农问她:“小女孩,你想买西瓜吗?”小女孩点点头。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她。小女孩说:“对不起,我现在只有毛钱。”  相似文献   

6.
时间     
有个女孩在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大的西瓜。她很想吃那些西瓜。瓜农问她:“小女孩,你想买西瓜吗?”小女孩点点头。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她。小女孩却说:  相似文献   

7.
简论“应试教育”的学制基础□刘生全柳春霞在这场至今尚未止息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中,“应试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学制角度对其基础作些思考。一、“应试教育”的涵义何谓“应试教育”?人言人殊,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课文中释“必勿使反(返)”为:“一定不要让她回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的氛围催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月考”就是其中一大法宝。面对月考,众说纷纭,持怀疑者有之,持反对者有之,持赞成者有之。然而面对月考,笔者却百感交集,“月考当休矣”、“月考当推崇”的两种观点目前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一直在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着。  相似文献   

10.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同理,对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为农历虎年。虎,性情凶猛剽悍,乃动物之王。有趣的是,在动物世界里,还有不少带“虎”字的其它动物,它们的取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动物之王”老虎的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12.
自“滇王之印”出土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有人评为“轰动中外的重要考古发现,确证了那里是滇王贵族的墓地”。“滇王之印”于一九五六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六号墓)中挖出。此印纯为黄金铸成,方形,蟠蛇纽,大不逾寸,印面为凿成的白文,字体是“摹印篆”。按汉朝印章制度:皇帝称玺,(诸侯王也有称玺的,如“淮阳王玺”)臣下称印,玺乃玉制,王印金铸,“印”字入章,始于秦代。汉印的篆法平正庄  相似文献   

13.
宗华 《语文学习》2010,(9):42-42
苏洵的《六国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对于这句话里的“向使”二字.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注释里把它翻译成“以前假使”.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欠思考的、不当的。如果作这样的翻译.在语法上首先是说不通的.“假使”难道还有“以前”、“以后”之说吗?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猴子拣到一个卡,它想看清楚是啥卡,就爬到树枝上看,这 时一个雷击中了它。猴子哭着说:原来是IP卡啊! 对付小偷的“招术” —位瓜农的西瓜田每天晚上都被小偷“光顾”。 于是,他想了一个招术,写了一个告示牌:“警告!这  相似文献   

15.
一、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要陷入“应试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已经纳入学生考查加分课程行列,并要逐步成为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普及,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要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走出“考什么教什么”的怪圈,如果按照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据说,有人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天,此人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窝儿。”“是西瓜。”  相似文献   

17.
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应试教育”是一个新名词,它所指称(所描述)的是基础教育的老毛病: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要考的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学为主要手段,从最大限度地增加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并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论奖赏。其危害是面向少数升  相似文献   

18.
“德才兼备”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德”和“才”之间,“德”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就说明“德”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记得:小学课程中《诚实的孩子》里列宁打碎花瓶向姑妈承认错误,这应着眼于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诚实;《小英雄王二小》中王二小勇敢地把敌人带进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中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一句。教材注“王块”为:“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这显然是采用了元人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里的说法。好几种  相似文献   

20.
送“礼”     
说起“送礼”,有人说这是一种友谊的沟通,有人说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有人说这是礼尚往来,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不正之风。如果“送礼”这件事发生在学校里,你一定会问:“谁给谁送礼啊?”山东省胶南实验小学的队员们告诉您:是他们在给老师们送“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