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略)(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正迁移,体现了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及时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第24~26页。【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1.复习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a+b=b+a(a×b)×c=a×(b×c)。2.师生赛一赛,出示:589×4+589×6,(40+4)×25,学生每人挑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教师获胜。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4~5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逛服装店,看看我们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好吗?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大屏幕,从图中你都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册第96页例7)教学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学会了利用它们对有些计算题目进行简便计算。一、复习口算(要求学生说出简算过程及依据)25×194×4 24×125×88×5×4×5 125×4×25×8[评:复习简明扼要,如果在口算题的最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02×43、9×37+9×63,  相似文献   

7.
8.
最近,县实验小学姚娟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乘法分配律”。我们听后,认为她在这节课中不仅加强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教学,而且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仪学生学得主动。现将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介绍如下: 一上课,复习八道口算题。(略)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条新的乘法运算定律,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6页看例7,仔细地看这幅图,并思考两个问题: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幅图上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简洁的导入,给学生以期待,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电脑出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简洁的导入,给学生以期待,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电脑出示:师:买3套这样的儿童服装应付多少钱呢?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请列式计算。(学生各自独立计算,不一会儿,纷纷举手。)生1:我先算出一套服装的价钱,再求出三套的价钱,算式是括号5加4括号乘以3。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故意地——)你列的算式生1:这样说吧,5与4的和乘以3,得数是27。买3套服装应付27元。我的另…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能够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二、教学新课 (一)通过实例引出等式,初步感知规律。出示例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素材搜集、深入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2)迁移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验证方法,举例验证,经历不完全归纳的探究过程,归纳提炼出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数学能力,并在教学中体会规律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安排在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是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因此,教学程序的安排要周密,有序。教学乘法分配律起始课时,我在导入新课前,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基本训练,为新课搭桥引路,自然地过渡到揭示新知识。 1、口算,此较两组算式的结果:①(3 5)×10 3×10 5×10②4×(13 2) 4×13 4×2 2、用线条和序号标出运算步骤,再说出运算过程。如:(3 5)×10可叙述为: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求出3与5的和,再算乘法,求出两个加数的和与10相乘的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自主感悟、理解和归纳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练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与运用知识,掌握技能与技巧的方法。它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掌握技能技巧,进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力,并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水平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20.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数理抽象,逻辑严密,尤以"难"字突出。如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体验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重视数学知识生活化,强化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