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地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必须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实行使解放区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造和巩固了农村各级政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激发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其敏 《历史学习》2010,(12):25-25
《历史学习》2009年5、6期(合刊)第72页刊登了四川古明老师对河北张志平老师试题的商榷。试题原题是:  相似文献   

3.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来。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土地集中趋势日益明显,封建剥削依然沉重,存在着减租的迫切性和实践空间。边区各战略区结合本区实际,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确定减租具体政策。减租运动对边区土地关系的变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地主的土地占有比重显著下降,中农、贫农的土地占有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率相应提高。但是,由于减租斗争对地主阶级采取的是经济手段的削弱,所以土地占有状况仍然不乐观,有待通过更深入的土地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地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必须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实行使解放区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造和巩固了农村各级政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激发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0年初至1942年4月为减租减息运动初步开展阶段;1942年5月至1943年9月为运动深入发展阶段;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为查减运动全面展开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对沂蒙精神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6,(4):67-71
抗战结束后,内蒙古西部区蒙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了原绥远省和晋西北广大地区,在新解放区成立了以绥蒙区党委、绥蒙区政府为最高级别人民民主政权的党、政组织机构。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扩大新的解放区成为历史赋予绥蒙政府的重要使命。绥蒙政府在中央和晋绥边区政府的领导下,结合绥蒙解放区特殊的租佃关系,积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最终在绥蒙解放区确立并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有力地配合了前线的战斗,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群众运动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作为中共的基本路线,同样被运用到减租减息运动中。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深入群众之中,进行“谁养活谁”的思想教育,尽量启发农民的自觉,是中共发动、组织群众运动的重要环节。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践证明,减租减息与群众运动相辅相成,二者互为促进,相互影响。群众对中共的坚决拥护,正是中共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最宝贵的收获和经验。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由此获得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被运动起来的群众常有过火行为,因此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又存在严重的“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1940年鄂豫边区开始执行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在边区“双减”运动开展过程中,农民对这一政策呈现出不同的心态。本文在展现鄂豫边区农民对“双减”的复杂心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边区党委和政府在克服农民中存在的消极心态、引导其积极心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从一个侧面展示出鄂豫边区党委和政府在“双减”运动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运用社会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与地主在减租减息中的互动关系.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租赁关系,是在中共的强力介入下,农民与地主双方利益博弈的产物.农民与地主在实际历史过程中处于高度互动关联状态,农民实践减租减息的积极性和地主对农民减租减息要求的认同与否,因时空不同而异,也会随着时局变化而起落不定.在减租减息中,中共起着发动者和调和者的作用,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维护了与地主阶级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苏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华中抗日斗争最前沿.苏中区党委、行署在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领导苏中抗日军民对敌伪展开经济斗争.苏中区经济建设,以农业为重点,坚决推进减租减息,并初步构建起统筹统支的正规化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6.
莒南县是抗战初期开辟的革命老区。特殊的土地占有和租佃方式使莒南农民各个阶层在土地使用上产生了极大悬殊,富农大量租入土地,采用雇工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广大贫农耕地极其缺乏;在减租减息运动中,莒南发动了拔地斗争,将地主大佃户的土地拔出分租给贫民耕种;拔地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民生活,但却沉重打击了初具规模的富农经营,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减租减息运动的各个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密切联系边区实际,充分发动群众,不断纠正左右倾错误,团结了边区各个阶层共同抗日,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边区是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最早、最成功的根据地之一,但也出现过一些"左"的偏差。彭真在对出现偏差的政治原因和具体表现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对典当地、永佃权等问题拨乱反正,为减租减息运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主、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强加于皖江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皖江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面对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皖江区党和政府实事求是,灵活运用策略,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