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的荫生有恩荫生、难荫生、特荫生三种。恩荫的对象是宗室、王公贵族和高级官员的子弟。对于停荫、留荫、补荫、革荫、还荫,清廷陆续制定了周密的制度。荫生毋须经过考试即可进入国子监学习,肄业后经过吏部的简单考试即可得到官职。从正一品至未入流,因公而死的官员都可以荫子,谓之难荫。特荫没有固定规则,主要是给本朝已故重要大臣荫子。  相似文献   

2.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冗官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官在历朝中以宋代为最。宋代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均未得到解决。宋代的科举制和恩荫制与冗官问题具有直接联系,但从深层上透视,冗官是宋代独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立国政策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了宋代武举制度的利弊,以及对以后武举制度的影响。宋代的武举经历了从唐代继承而来的单纯“尚武”甚至自荐的灵活方式,到文武兼备突出以德、才为重以及后期的重文轻武的不合理倒置选拔标准。打破了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用人制度,为赵宋王朝选拔了一批为自己服务的武将人才。但由于封建社会固有的制度缺陷,使宋代的武举制度不可避免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其在我国历史上正式确立了封建时期的武将选拔制度——武举制度。为以后的金、明、清时期的武将选拔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想和进一步完善的现实蓝本。  相似文献   

6.
官员冗滥是导致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长期推行科举制、恩荫制、磨勘法及官员任免方面,虽曾对加强和巩固统治方面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因其官吏过于冗滥,必然导致官僚集团腐败,国力削弱,从而加速了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老学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时不但解《老》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成为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随的一股巨大的学术潜流。其具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学与神仙方术发生偏离;老子哲学思想解释出现新突破;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得到了融摄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9.
御史台是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重要监督机构。宋代的御史台官员通过对包括宰相在内的文武官员的督察,更加强化与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赵宋王朝的统治。同时,宋代的督察制度还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集以前历代督察系统与制度之大成.形成了一个最为完善的严密的督察体系和监督机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市俗观念在宋之世还刚刚步入青楼文学的领域,这种怀才不遇,忠心无所依附的尴尬失落之感固然有不同的宣泄渠道,或表现为高蹈远引,非贤毁圣;或表现为纵酒狎妓、玩世不恭,但其文化意象仍未出士大夫的范畴,仍然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世原则的变通。  相似文献   

11.
两宋的政治环境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刨作题材和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诗词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两宋政治格局、政治事件的变迁。二者共同作用,使宋代咏史诗形成了焦虑忧患、沉浑凝重、好议论翻案、颇具现实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与唐代一样,宋代进士登第后也有来自皇帝和朝廷的恩例,并举行各种场面盛大的庆典,但在恩例与庆典的内容和形式上又有许多不同。在优礼进士方面,宋代较唐代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士登第后在精神、物质两方面获得了优厚的回报。然而,这些登第的荣耀与欢乐只是极少数人能够得到的,无非是奠基于社会不公之上的畸形选举制度绽放的花朵。  相似文献   

13.
宋代流刑虽然在刑名和内容上均沿袭了唐律中的相关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备,流刑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惩罚方式由单纯的流远变为流、杖、刺、徒数刑并用;适用犯罪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十恶重罪扩大为一般性犯罪;犯罪适用对象也已不局限于死罪贷命者,还包括一些犯杂罪者甚至是轻微犯罪者;流放期限也从有期变为终生服役等.  相似文献   

14.
盐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营商品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商品需求较稳定,供给容易被人为垄断。特别是宋代,对盐的禁榷是非常严格的。宋朝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政府营销网络,以为如此可以降低食盐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有利于销售量的扩大,同时给政府带来巨额利润,但成效却恰恰相反,食盐官营并没有明显改善宋朝的财政拮据状况,反而导致私盐的盛行。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宰相制度的变化,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总体的特点是继承与前朝的三省制度瓦解,三省之政合归于一;宰相受到枢密院、三司、省官员等机构制约,宰相权力受到分化、削弱;统治者选择与宰相及其背后的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稳定了宋代的统治秩序,使其被称之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同时,宰相还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使皇帝无法任意妄为.总而言之,宋代宰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博弈并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货币流通明显地表现为三个特点,即货币的沉淀、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和货币总量的季节性变化。这三个特点自成体系,又互为一体,使得宋代在货币流通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朝代。"钱荒"是宋代货币流通的又一大特点,而且在铸钱最盛的时期,却发生了北宋最著名的"钱荒"。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游记文学的兴盛期。宋代记游诗文具有主理尚意,长于议论的特点;记游宋词,则具有市井气象,黍离之悲的特点。有宋一代,在旅游活动的舞台上唱主角的是颇有文艺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在旅游活动中注重通过欣赏实在具体的景物去追求和领悟理趣。这些正是宋代游记文学特点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贬谪,柳宗元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悲愤、无奈、绝望与挣扎,而这种被贬后的精神苦闷与寻求解脱的方式给宋代文人以强烈的影响并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柳宗元诗歌又具有独特的时代与个人相结合的特色。处于元和之际,深受当时“尚怪”的“元和之风”的影响,却“未入大变”,既有如宋诗般的用奇字,押险韵,以议论人诗,才气为诗的特色,又有如唐诗般的韵味隽永之作。而这一独特之处也正符合了宋人在形成“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气为诗”的诗风之后,不断出现的规正与反省宋调过激之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水晶 《考试周刊》2009,(3):239-240
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宋代法制建构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其法制除了借鉴唐律外,还结合了自身的特点。本文详细描绘了宋代司法制度中的刑事诉讼制度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说明宋代法制在我国古代法律发展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太学三舍为主的学校选官方式在北宋时期曾一度完全取代了科举取士,这在我中选官制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学校考选法要求学业道德并重,有利于统一士人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亦有利于其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