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曾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与假说,其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主要理论有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一反应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天赋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论,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论等.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语言.现有研究对是否存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存在诸多争论,其焦点是儿童学习语言是否比成人更具优势,以及对关键期年龄的界定.有关儿童语言学习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与外语学习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主要讨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问题。自该假设被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外语教学界还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通过对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分析得出:虽然语言学习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但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知识是否能与他们的外语表达能力之间达到高度一致,而并非完全是由年龄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马春兰 《民族教育研究》2012,(2):106-108,49
本课题以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设为理论背景,通过调查16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始英语学习年龄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探讨初始年龄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早期接触有利于儿童将来的英语学习。其原因除了处于关键期的儿童大脑可塑性强、对语言输入敏感外,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这种二语习得的经验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明霞 《考试周刊》2011,(23):94-95
本文针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作一简要综述,简述了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性研究。回顾了二语习得关键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从赞成与反对两方面探讨了关键期假设存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显而易见没有母语关键期影响突出,而且不同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应持审慎的态度,因为语言熟练水平、语言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的、认知的、社会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当前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罗炜 《考试周刊》2009,(7):138-139
本文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概念,指出关键期假设对儿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中国的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且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儿童外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争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充满争议,但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和国外有代表性的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实证研究的争论,提出关键期假说过于简单化和概括化,无法解释复杂的二语习得过程。语言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语音、句法、语义等。各部分的习得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外语教学实际提出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指出关键期假设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中国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可行性,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且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小学外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的理论,文章考察了学者们不同观点,指出并不存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的最佳年龄,也不支持通常认为的儿童更善于学习二语的论断。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各有长处,学习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习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这些对我们的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词汇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究竟怎样习得和学习词汇、词汇意义和指称,研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设,并作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这些理论假设主要有:(1)花园变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学习词汇是一个联想式学习过程,即把语音与感性经验的显性方面联系起来。(2)制约原则论,认为儿童习得词汇除了通常的联想式学习过程外,还必须利用某种演绎限制机制,以便对词汇意义范围和指称范围做出限制。(3)社会语用理论,认为儿童习得词汇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习词汇不需要特定的语言限制,需要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强有力的社会认知技能,儿童正是依赖这种技能去理解各种情境中交际的意图的。本对儿童词汇习得理论进行了综观研究,对各理论假设作了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11.
熊颖  赵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85-186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很多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实验,对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语言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中赞成和反对关键期假说的争论几乎相持不下。国内的学者主要是在总结国外学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该文强调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以Penfield和Roberts的大脑弹性理论以及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设作为基础,该文目的旨在研究年龄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体现在哪些方面。此外,为了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有必要对比分析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优缺点。该文通过对他们习得二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英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外语学习最佳年龄的探讨已经历了50多年,至今仍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然而,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说法却大行其道。究其因,是将歪曲了的假设当作完整的理论大肆宣传的结果。具体地讲,是因混淆了"二语与外语"、"习得与学得"、"关键期假设"等概念引起的。因此,通过讨论儿童学习外语的语言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论依据、外语学习的环境及母语的重要性问题,让大家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分析国内外外语学习者日趋低龄化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让那些仍被误导的盲从者以理性的态度学习外语,那么"语言学习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的理性做法必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年龄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121-122,134
本文在结合伦尼伯格的“关键期假设”和乔好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基础上,对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差异和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的差异对成人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自诞生以来,便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支持派和反对派从心理学、语言学、生理学、认知科学等角度,试图证明自己主张的合理性。通过比较两派的观点,认为研究关键期假说存在虽有争议但其揭示的观点却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儿童在小学阶段,语言学习能力较强,应对小学外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年龄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影响力和成因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习关键期”是否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试图从脑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环境、认知风格、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U.G)及学习者心理因素等诸方面入手,对这一命题加以探讨,解释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从而推断出儿童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语言习得是儿童无意识地获得本族语即母语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儿童开始学语言之际,正常儿童在一岁半左右,一般由单词句、双词句到简单句、复杂句。儿童这样习得的语言就是其家庭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即母语。因此这一过程也叫母语习得。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语言,通过成年人对儿童语言模仿行为的“鼓励”或“惩罚”,一点一滴、逐条逐项习得的。母语习得过程与儿童的社会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文化和社会价值与母语一起被习得。儿童或成人…  相似文献   

19.
沈敬萍 《教学与管理》2014,(12):131-133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后,对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主要体现为英语学习的低龄化。本文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起源入手,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探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启示:学前英语教育并非越早越好,而应该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英语习得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雷春华 《海外英语》2014,(20):32-34
该文以二语(外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和牛津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为基础,分析和解读了儿童和成人学习者所适用的语言学习策略。该文认为,关键期儿童具有二语习得的天然优势,但智能不够成熟。非关键期成人不具备二语的天然习得优势,但后天智力成熟。语言学习策略如果得到科学处理和灵活安排,能够助推关键期儿童的二语习得优势,改善其羸弱的智能,也能发挥成年人成熟智能的长处,弥补其在天然语言习得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