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克拉八心八箭要20多万,而我们的八心八箭只需要998块,998块人民币!只有39颗哎。”主持这档“水晶钻石电视购物”节目的侯总因生动的“主持风格”迅速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而且还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批“粉丝”。人们之所以会将购物节目“主持人”和传统主持人划为一体,是因为二者都是在荧屏上用语言来表达有效信息的信息传播者。但购物节目“主持人”不能与传统节目主持人划为一体,因为节目要求他们成为购物专家。  相似文献   

2.
从主持人的角度而言,广播热线节目更为明显和重要的差别在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已经由单纯的“说”而改为由“说”和“听”两部分组成;在节目具体进行的总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持人“听”的过程和对所“听”到的进行反应和回馈的过程。主持人只有在“说”好  相似文献   

3.
周小华 《视听界》2001,(5):36-36
一名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强烈的情感和一颗真诚的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用心去热爱,要透过表面的虚荣,从心灵深处去亲和去追求;对自已所办的节目,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领会。比如我在主持《空中大舞台》时,遇到过一档节目是京剧专题。当时,经过调研,认真备稿,我把受众群设定为京剧迷和京剧爱好者。这样,主持时的基调就不是那种介绍京剧知识的说教,而是与受众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可分为播报式和主持式两种。主持式由播报式发展而来,是更高级的播出形式。所谓主持,是“掌握或处理的意思”。掌握或处理都含有一定的主动性。也就是说,主持人主持节目应该是主动的,掌握节目,驾驭节目,要通过对节目的了解,发挥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态度和语言。由于新闻节目革新了过去采、编、播分家的方法而采用了采编播合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热线谈话节目是指主持人与听众通过电话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运行的广播节目。热线谈话节目不仅重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而更重视心与心的交流。听众个人的情感世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生活旅途中的风雨、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探讨等,都可以在热线谈话中倾诉。这种节目大多安排在晚上或深夜进行。它对社会的稳定,道德观念的引导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热线谈话节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话题的节目,也就是由主持人定话题,主持人自己主持或邀请嘉宾一起主持,并引发听众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6.
朱玉华 《视听界》2001,(5):34-34
“格调”指风度、仪态。主持格调指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艺术风格。“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应该不一样,前者沉着、老练,严谨而又轻松自如;后者亲切热情而又自然大方。“游戏节目”的主持人和“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当然也不同。那么,谈话类节目的主持格调应是怎么样的呢? 一、不“俗”不“雅”。包括形象和语言。节目主持人不能给观众以俗的形象,要以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美的形象包括美的声音、美的外表。声音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7.
如何更好地为听众提供一档专业、贴近民心的交通热线节目是许多交通节目主持人应该用心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交通节目主持人只要强化责任心,拿出耐心和诚心,付出精心和恒心,着力为受众打造一档“五心级”的交通热线节目,交通热线节目必能长盛不衰,持久地成为交通广播的核心节目。  相似文献   

8.
于皓 《中国广播》2008,(9):55-56
“角色”,本意是指在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由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针对演员而言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演员的角色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意在主持节目时,按照不同的节目传播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技巧,主动地关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面对的受众,以求获得最佳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颂 《传媒》2003,(3):21-22
目前,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行业,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很多年轻人向往它,想走上这个岗位;广大观众也喜欢主持人节目。节目主持人大多比较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希望成为“名主持人”。有些节目主持人确实主持得不错,名气很大,拥有一大批观众。但是,也有一些节目主持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并不受欢迎。原因很多,而走上了演艺化的道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新近出版的《新闻工作手册》中,专门写了一段“节目主持人”的条目释文。撰稿人于礼厚和我一致认为:“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但也可直接向观众和听众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1.
马苏 《视听界》2013,(6):106-107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给人态度敷衍、表达含混的印象,正是由于不用心、不用情。健康广播社教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可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特殊需求、接受能力和收听习惯,塑造声音形象和锤炼语言;关爱听众,真诚地、深入地、到位地主持节目。  相似文献   

12.
卢彬 《声屏世界》2016,(1):29-31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现象较易吸引观众的关注,孟非、撒贝宁等知名主持人的成功转型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收视体验。其中,主持人由新闻类节目“转型”到娱乐类等节目的现象较为多见,也相对容易成功,但由娱乐节目主持转向新闻节目主持则相对困难。节目主持人转型并不是对原有主持风格和主持形象的颠覆,而是在其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即知名度是节目主持人“转型”吸引观众目光和获得成功的基础之一。节目主持人“转型”还需以自身的主持形象、主持潜能和综合素质为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4.
张萍 《视听界》2013,(6):100-101
近几年,一批具有明星效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家喻户晓,出现了“名主持带动名栏目,名栏目带动名主持”的现象。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和制作,他们以个体代表群体,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节目主持人语用方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很多节目主持人的身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作为编导手中的一个“棋子”、一个“道具”,主持节目时大多有现成的说词或台本,他们只要在节目里背将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哪怕是一个新手,不消多日就能操练得十分熟练。 对此,听众和观众怎么看呢?有人说:中国电视节目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假”,尤其是主持人的语言,很少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多数扮演的只不过是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丁龙江 《视听界》2005,(4):i009-i009
新闻评论栏目兴起之时,正是业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人素养及知识储备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日子。因而各地大多从记中物色人选或直接让记在自己的节目中“登台亮相”,这就有了在新闻评论型栏目中常说的“记型主持人”这一称呼。但这种称呼明显混淆了“记出身”的主持人与“记身份”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强化了“记”这一概念而淡化了“主持人”这一中心词,  相似文献   

17.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构思的设计者,内容的组织者,方针的体现者,节目的主持布置者。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他掌握着整个节目。”这个定义对“节目主持人”这种分工做了比较准确恰当的概括。同时也对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主持人应该是节目的策划、撰稿、导演、编辑、广播员。这种意义上的主持人,应该是广播电视行业改革中主持人选择和培养的必然趋势。上海东方电台已经走在改革的前列。他们推行的“主持人中心制”就是由主持人来掌握整个节目的。事实证明,东方电台的主持人都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也给电台本身带来了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节目如何选择运用“间奏乐”是我们尝试用“主持人”形式办专题节目遇到的一个问题。广播专题节目中运用间奏乐,过去,现在都很普遍。运用的目的主要是调节听众的听觉神经,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亲切地将观众称为“朋友”。然而,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电视“主持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主持人似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当作观众的朋友。主持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那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独特的风格、真实的情感真正与观众相知、相交,使观众真正想看、爱看你所主持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