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生存环境使得哈萨克族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草原特征,也表现出了哈萨克族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情感关系.本文试从哈萨克族的神话传说、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解读哈萨克民族对动物的特殊情怀.  相似文献   

2.
以《萨里哈与萨曼》、《巴合提亚尔的四十枝系》等作品为代表的叙事长诗的繁荣,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哈萨克叙事长诗所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浓郁的抒情特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表明哈萨克民间诗人在诗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诗歌与哈萨克族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每一重要事件都有诗歌伴随,哈萨克族民间诗歌按其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生活习俗歌、民歌、对唱和长篇叙事诗四大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哈萨克族诗歌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哈萨克族诗歌所体现出的四个方面的变化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诗人阿拜在近200首诗歌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诗歌理论,表达了阿拜丰富的诗学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哈萨克民族当时的诗歌现状.阿拜提出诗歌创作和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诗歌价值论、诗歌艺术论、诗歌鉴赏论等,揭示了诗歌从创作到接受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评介刘广琴,万雪玉一部专门研究近现代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的学术专著——《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由该书编写组编写、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书是“献给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礼物。它的...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吉祥器物是哈萨克族吉祥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哈萨克人避除灾厄、追求吉祥的美好事物。然而时至今日,与此相关的综合性研究屈指可数。本文以哈萨克族吉祥器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目的旨在让大家对哈萨克族吉祥器物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希望对哈萨克族吉祥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文化数字化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构建哈萨克族文化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哈萨克族文化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循序渐进、规范标准、全面完整、安全可靠四大原则,对数据库的收录内容和具体方法步骤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索,提出了建设哈萨克族文化数据库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天山及阿尔泰山区广大哈萨克草原发现的岩画,体现了古代哈萨克族先民们的智慧、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成熟的原始思维。岩画是哈萨克族先民原始思维、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审美观念等方面信息的宝库。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同哈萨克草原长期存在的岩画中的某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可以说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就是从这种体现古代哈萨克族先民智慧的岩画艺术等原始思维中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本是对哈萨克族现代诗人唐加勒克的诗歌作品选集《唐加勒克诗选》的评论,章认为唐加勒克是哈萨克族的一位带有民族民主革命倾向的现代启蒙诗人,并结合其作品具体评析了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民族“根性”的审视和进行思想启蒙、革命宣传,以及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民间性等诸多特征。据此,认为唐加勒克对早期革命诗歌和中国新诗“走向现代”的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文化模式与类型属于草原文化圈的游牧文化。哈萨克族文化是在由四大畜文化、苍狼文化、白天鹅文化、宗教习惯文化、色彩文化、数字文化为主干,在自然生成的元典文化基础上生发的特殊文化、世俗文化的集合体。以哈萨克族文化生成期为视角,可以分为十一个时期,以哈萨克族文化特征为视角,可以分为九个时期。哈萨克文化的分期与分类工作对哈萨克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源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在阿尔泰地区较大规模的出现是从道光初年开始的,同治三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以前,清朝对哈萨克防堵、驱逐比较严厉,但仍有一些哈萨克潜入阿尔泰地区,同治三年以后随着十二柯勒依部哈萨克迁入哈巴河地区,北部阿尔泰淖尔乌梁梅的大量哈萨克进入阿尔泰地区内附、潜居,这一地区逐渐成为哈萨克在中国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哈萨克大量进入阿尔泰地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在为以后科、阿分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浅谈哈萨克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与汉语水平考试(HS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实施,全面推动了哈萨克族中、小学汉语教材、教法的改革,使汉语教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形式、要求都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茶文化的变迁与继承,反映了时代进步、各民族的交流以及社会变迁等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哈萨克族茶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哈萨克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作为我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哈萨克族是该县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法,对木垒县哈萨克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现状分别从个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交语言使用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目前哈萨克族在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方面存在的特点,为当地双语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期的哈萨克族教育始于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经学教育,或叫经堂教育。哈萨克族经学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哈萨克族经学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从中亚经文学院毕业的毛拉,以及各地经文学堂毕业的学生。教科书主要来自中亚和前苏联。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知识、语言和科学知识。伊斯兰经学教育对哈萨克族教育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汉/哈谚语在句式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章从汉/哈谚语的句式形式、语气结构方面对汉/哈句式结构谚语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汉哈语谚语的句法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刺绣是源于游牧生活的民间艺术,是哈萨克族上千年来适应草原游牧生活的产物。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定居工程的推进,哈萨克族刺绣工艺在布料、绣线、工具、图案、技法、品类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