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风度”是鲁迅在对魏晋时期的历史和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后.对当时士人阶层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准确概括。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期,连年战乱,国家分裂,礼乐崩坏,造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在玄学的推动下,老庄之轻人事、重自然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嵌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进而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玄、远、法、虚的人格类型和生活情趣。魏晋士大夫们或徜徉山水.逍遥自娱;或抛弃礼法,放浪形骸.构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异景观。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鲁迅是与魏晋风度关系最为密切、受其影响最深的一个,在他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打上了魏晋风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闫玮 《文教资料》2006,(23):80-81
在动荡纷乱的魏晋时期,士人们不断刷新并完善着理想人格的形态,他们从汉末“崇德尚礼”的道德型理想人格转而崇尚兼具“才性”的政治型理想人格。又在玄学人格思想的影响下,转变为对玄虚疏放、风神潇洒的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然而,真正自觉追求并达到“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精神的,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们。  相似文献   

3.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清儒道思想的关系。可以说魏晋玄学思想贯穿了"名教"与"自然"之辨,是儒道思想在碰撞历练中由相融到相斥或超越再到相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兼综和互补。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把文学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联系的非常密切。特别是在中国,其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农业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人可以在自然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体悟自身的价值,这种自然观念中已经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模式。当然,从古到今,中国文学多少都会涉及自然,文人也会相应的歌唱自然。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只有在自然中才有安居的所,只有在自然中才存在真正的美,这种现象在魏晋时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魏晋名士名辩思潮的主流是与玄学结合而谈玄说理的所谓名理学.玄理清谈是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主要体现,是这一时期人们对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本文从玄理清谈的内容和形式、谈辩析理的方法及玄理清谈的逻辑意义等方面对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特点进行了论述,为研究魏晋名士的逻辑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对孟浩然诗歌“清”的风格特征的把握上,试图作进一步的探索:“清”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清”这种风格在中国古代山水诗歌史上发展的情况以及在盛唐初期文坛上的地位如何?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可以看出诗歌文体变革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政治上分裂动荡,官学式微,儒、道、佛、玄的并存,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发展和多元化,学术思想比较活跃。这为魏晋时期的私学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形成了魏晋时期私学繁荣昌盛的局面。魏晋的私学又不同于先秦的私学,具有很多极具历史意义的特点,它承担起了传承、创新思想文化的历史重任,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学的一大主题就是讨论“名教”与“自然”关系,二者的关系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魏初何晏、王弼主张的“名教出于自然”论;魏末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贤士所主张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晋初裴颇、郭象等主张的“名教即自然”论。在不同的阶段,“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虽有不同,但是玄学家们最终目的还是要维护、重建名教。玄学关于“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同时代招隐诗的创作,就经历了从“招隐诗”到“反招隐诗”的转变,其中“招隐诗”创作以陆机、左思、张载等人为代表,“反招隐诗”则以王康琚的《反招隐》最为著名,而招隐诗创作的变化也反映了玄学论题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范畴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了钟嵘《诗品》,完成了向纯文学批评领域的转变。在《诗品》中,"清"有的用以指代一种刚健的风格,接近风骨之意;有的指作品所表现的"清丽"或"清新"的风格;还有一些偏重于雅正这样的内涵。这些都是钟嵘文学思想和主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12.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13.
钱惠梅 《文教资料》2007,(26):11-12
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师祖。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多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15.
论魏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三红 《培训与研究》2006,23(9):43-45,52
汉末至魏晋时期,形成一股弥漫整个魏晋的谈玄论道的清谈风气,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魏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重估了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格局的分裂为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土壤,多元的思想氛围催生非正统思想的繁荣发展。正统思想的儒学受到玄学的问难,双方就教育的价值和形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拟就魏晋时期儒、玄二家教育思想的争锋与融合进行梳理,希望能对今日教育思想的争鸣有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一个十分特殊的大动荡、大转折时代。这一时期政治黑暗 ,战乱频仍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豪门士族的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上 ,由于儒学的经学化和日益神学化而遭到士人的反对 ,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以儒、释、道几种思潮融合而成的玄学得以滋生、风靡。玄学一方面主张“贵无论”,政治上表现为无为而治 ;另一方面又倡导“自然观”,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些思想主张一扫经学尘垢 ,为士大夫们开辟出一条玄思清朗的思想途径 ,从而使得传统士林风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激情萌动的生命意识 ,称情任性的思想情感 ,坦荡豁达的行为方式 ,高标风流的人生理想 ,则是这一风气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变动的社会氛围的的催化下,魏晋知识阶层过去的思想信念受到极大挑战,传统思想资源中本身存在的“士”阶层传统人生定位的单一以及对终极问题的回避两方面使得它们难以支撑、解决士子们摆脱现实人生困境的需要,知识阶层已经习惯了的价值观发生着根本的动摇,玄学的讨论和佛教的引人帮助人们摒弃了拘束于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而在对宇宙本原的探讨和超越境界的思考中凸显出“自然”的意义,这有力促发了人们不断深人探求实现个体独立、自由生活方式的人生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又是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家,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既充溢着激越的诗情与灵感,又渗透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是作者主体人格、现实感受与浪漫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从《咏怀》诗以自然之道观照社会人生,批判否定现实和追求超现实理想几方面论析《咏怀》诗的玄学特征,强调指出了《咏怀》诗所展示的时代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对魏晋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新诗苑”又以鲜艳迷人的姿态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