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丽 《考试周刊》2009,(33):5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特点。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课程标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  相似文献   

4.
咸高军 《辅导员》2009,(7):39-39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语文教学与生活中的结合点,让生活化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触摸生活"就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经验,主动获取知识,激活学生的灵性,增强语文学习的情感,培养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曹剑 《现代语文》2014,(2):90-91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可见,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本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贴近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8.
刘玉  刘玉伟 《现代语文》2005,(1):111-112
新课标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实践教育创新,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语文素养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探讨了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体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以培养与时俱进的综合素质人才为小学教育的目标。语文素养是构成学生内在品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并且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怎样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从"语文知识核心时代"走向"语文核心素养时代"。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丰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师不断革新教学策略,以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又要对其综合素养进行培养。而语文综合实践板块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及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利用综合实践板块展开教学,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自身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学科素养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积累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法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学科素养。本文从"质疑问难""渲染情感""促进学用""培养创新"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迸发出语文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陆平 《生活教育》2008,(4):46-48
"教育的非生活化"是当代都市儿童所受教育中一个日渐凸显的问题,借鉴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生活化。通过激活生活体验学习语言、再现生活入境对话、"教学做合一"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使小学语文教学赋予知识以丰富意义,促进了有效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石玲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76+90-76,90
中专语文教学中语文基本知识素养教育是语文素质其它几方面的基础。语文基本技能素养教育指的是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养成教育,它包括汉字的拼写规则、语法知识、常用的修饰手法、相关的文化、文学知识、标点符号运用规则及常用文体的特点等内容。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展示社会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和培养审美素养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实际上是由人的思想修养决定的。语文教学应处于人文精神的滋养之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南晓斌 《教师》2014,(10):37-37
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总结尝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