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玉倩 《海外英语》2013,(15):188-189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墨一雄的一部获得二零零五年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大作。这是一部被道德定义为有失灵魂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社会进步可否与残酷牺牲为代价的作品。该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角度,以作品中男主人公汤米与凯茜的爱情故事发展为线索,探讨一个克隆人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痛苦,最后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从中揭示男主人公汤米的人类性格特征以及其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最后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中女主人公心理刻画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文中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来分析康妮,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并深入地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墨一雄的一部获得二零零五年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大作。这是一部被道德定义为有失灵魂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社会进步可否与残酷牺牲为代价的作品。该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角度,以作品中男主人公汤米与凯茜的爱情故事发展为线索,探讨一个克隆人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知到痛苦,最后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从中揭示男主人公汤米的人类性格特征以及其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是文学评论界的热点。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存在主义主题,主体莎拉的神秘性,小说的叙事艺术等方面.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提出莎拉、查尔斯、欧内斯蒂娜以及以波尔坦尼太太为代表的莱姆镇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通过体现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并以本我的胜利为终极目标,反映了约翰·福尔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她力图挣脱传统的束缚,追求本能的快乐、自由和生存;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甚至还不自觉地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根据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斯佳丽内心的“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她力图挣脱传统的束缚,追求本能的快乐,自由和生存;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甚至还不自觉地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根据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斯佳丽内心的“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其主人公思嘉充满矛盾的人物性格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构造理论来分析其复杂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8.
撕裂与抗衡——《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的主角之一亨伯特患有恋童癖,曾几度出入精神病院,拐骗幼女,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看,亨伯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停地对抗、冲突,因最终没能达到平衡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享誉世界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罪与罚》中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在犯罪前后的心理挣扎过程,其精巧度和深刻度让读者震撼。本文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他在不同心理阶段所体现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揭示他在这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挣扎矛盾,表现出他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0.
他总是在赫思嘉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独立不羁,偏离世俗与常规;他淋漓挥洒的自由和热情,有着邪恶的气息,如同地狱的暗火,真切而又震撼人心。白瑞德深爱着赫思嘉,那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痴情,让他焕发出活力与光茫。他深切地了解赫思嘉,这种领悟与追求,这种执著与心计,都表明了他最渴望得到的一种境界,魔鬼般令人无法抗拒,征服着毎一颗易于感动的心。骄傲而狂野的白瑞德,也有疲倦的一刻。他也是凡人,也渴望着赫思嘉的温情和爱。《飘》里,光彩照人的形象比比皆是,而狡黯成熟的白瑞德,也是玛格丽特心目中最深爱的男性形象吧。  相似文献   

11.
萨克雷与弗洛伊德对于酒神精神的注重在<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性格塑造上形成了切合点.尽管萨克雷早在弗氏提出心理人格理论以前便已成就了<名利场>这一著作,却于无意间将蓓基·夏泼塑造成了一位具有强势"本我",弱势"超我"的酒神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又名《追风筝的孩子》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初试啼声之作,作者用细腻的笔锋勾勒出了阿富汗人的家庭与友谊,父子间的代沟,背叛与救赎的画面。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心路成长历程——背叛与救赎。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阿米尔的本我倾向,努力实现超我,以及他最终成功地在本我和超我间寻求平衡的三部分内容,最终主人公阿米尔实现了心灵的救赎和人性的苏醒。  相似文献   

13.
杨雪飞 《文教资料》2007,(21):82-84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克厉进行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揭示了他的人性从扭曲到自我回归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描绘了美国南方在内战后被资本主义势力击败的衰落史,以及在这种社会变革中各种人物与命运抗争,最终却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堕落与死亡的悲惨结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很好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笔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性格,进而深入阐释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10
本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游记》中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风格大相径庭,但在反映和描写人性的本质上却异曲同工。真假猴王之战实际上是孙悟空心理上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中船长懦弱逃避的心理也化身为另一个人李格特。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船长也将李格特放逐于荒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游记》中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风格大相径庭,但在反映和描写人性的本质上却异曲同工。真假猴王之战实际上是孙悟空心理上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中船长懦弱逃避的心理也化身为另一个人李格特。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船长也将李格特放逐于荒岛。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之第三章《心理人格的解剖》阐述了个体"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明人冯梦龙所编《三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创造的故事人物也都极富个性。在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时,必然离不开对形象的心理、人格进行分析,也就自然无外乎对分析对象"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9.
本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分析,提出希克厉、凯瑟琳、林敦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作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 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